作为一名曾在日本、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近14年的老海归,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众喜尽管已经头顶“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等光环,他却说,自己骨子里是一个追求极致、追求卓越的梦想家。
郑众喜1992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专业毕业后去日本留学。之前虽然学过一些理论,但由于当时国内条件落后,他基本没有接触过实验室里那些先进设备。
“压力下面,动力也很大。”郑众喜每天带着笔记本记单词,虽然没有进修过语言班,但凭着过人的记忆力,3个月后基本搞定了跟技术、设备相关的词汇,半年后与人交流已经不在话下。
随着语言障碍的解决,工作上也是频传捷报。郑众喜专注研究,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台光学全自动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系统,第一台全自动X线集成电路检测设备。
在日本已经享有很高声誉的郑众喜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选择到美国去,他笑着说:“因为我还有一个美国梦没有实现。”当时,日本中央研究院极力挽留,并承诺只要他留下来,就会给他优厚的待遇。站在十字路口,左边是真诚挽留,右边是未圆之梦,向左还是向右,他并没有过多地犹豫,“我卖了家具和车,背上背包就去了机场”。
1999年,郑众喜开始转战美国硅谷,进入了世界上半导体检测领域排名第一的KLA公司。一年之后,他便荣升为公司里某部门的负责人。
2001年,日本国立弘前大学的佐藤教授带了手下七个助教到硅谷寻找郑众喜。在老先生的劝说下,郑众喜担任了日本弘前大学的客座教授,就这样他奔波于美国和日本之间。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在一次实验课上,郑众喜发现在显微镜下观看切片很费力。这一想法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又一扇窗——医学。郑众喜从此在弘前大学攻读医学博士。此后,他不但顺利完成了学业,还设计了数字切片扫描设备的雏形,为回国创业拉开了序幕。
2000年左右,国内一家公司投资数百亿元建工厂,从全球采购半导体设备。“我当时工作的美国公司是设备供给方之一。由于这个行业当时在中国是空白的,所以别人给你开什么价就只能接受。国内的人当时很单纯地认为是公平交易,可是实际上却是用高价买回了一堆过时的设备,自己还全然不知。”那件事深深触动了他,“没有硝烟的战争更可怕”。同时,他也敏锐地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就这样,郑众喜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中年下海,开始了未知的归国征程。
2005年,郑众喜回国创立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刚回来的几年里,我很不适应。”郑众喜说。虽然在日本和美国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人脉和名气,但创业路程依旧艰辛。
由于惯性思维,他延续着在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模式,却发现问题层出不穷。他说:“员工总是觉得工作差不多就行。”然而,郑众喜却追求精益求精。“技术这东西差一毫米都不行。”说到此处,郑众喜表情认真。
郑众喜“把高端设备引入中国,不求快,不求出名”,他踏踏实实“走路”,稳健地带领公司朝自己的理想前行。2006年,当优纳第一台数字切片扫描系统研制成功时,国内很少有人了解这一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系统已经成为病理数字化、医疗信息化、远程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后,优纳对该项数字切片扫描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延伸,2009年,率先成功把该系统应用于特异性免疫细胞自动扫描和筛查。2011年,他带领企业在全球率先实现PCB贴片的双面同时检测,打破了该领域高端设备被欧美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而亮相第十四届科博会的“数字病理远程会诊”一体化解决方案让人眼前一亮。这套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对那些边远地区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
“技术专家只需要致力于研究,但作为企业家,要关注各个方面,包括产品、市场、销售、人事、财务等,需要更多的积累和经验。在成立了我自己的企业之后,我更愿意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家。”用独特的创新技术造福社会,是郑众喜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