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278名刚刚配戴上军衔的战士,齐刷刷地站立在雷锋塑像前,举起右拳,郑重宣誓:时刻牢记我是雷锋的传人,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
在这个团,这样的仪式延续了50年。
整整50年,不论是任务转换、人员调整,还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一茬茬“雷锋团”官兵始终把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各级领导带头学雷锋
一营教导员张赢转业一年多了,但他带头学雷锋留下的余热,至今仍然温暖着全营官兵。
“雷锋团”倡导建设学习型军营,张赢发现营连学习资料匮乏,便自掏腰包买来900多册书籍,又从同学、战友那里收集来大量的学习教材和光盘,在营里建起图书室,较好地满足了官兵的阅读需求。
团里利用互联网开展“雷锋在线”、“雷锋扶贫”等服务项目,常年为群众提供致富和务工信息。张赢在服务百姓的同时,根据掌握的全营官兵家庭状况,通过介绍种养殖技术、推荐用工单位等方式,帮助30多名官兵的家人走出生活困境,有8名战士的家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张赢的行动,让排长吴锡有成为受益者,也让雷锋精神潜移默化地在他心中扎了根。担任伪装连指导员后,吴锡有主动帮助战友学文化、练技能,先后资助10名贫困学生,并汇集善款20多万元,帮助230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
在吴锡有的带动下,伪装连官兵全部加入学雷锋的队伍中。连队官兵主动发起“三二一”活动,即每个月党员捐3元、团员捐两元、青年捐1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照顾孤寡老人和向留守儿童献爱心。
“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在“雷锋团”的各级领导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行动。
一营营长张景学在13年的国防施工中,先后帮助23名战士考上军校、提干,资助1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七连指导员熊承新回湖北老家探亲,途中遇一辆中巴车掉到江中,5名乘客命悬一线。他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拼尽全力救出5人,然后悄然离去。
该团第14任团长于洋在带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遭遇一起废弃供水站氯气罐泄漏事件,当时附近动植物被毒死,数千居民逃离家园。于洋冒死第一个突入毒区排险,维和官兵组成3支抢险小分队,第一时间挺进毒区,成功排除险情。
有各级领导学在先,自有官兵随后跟。近5年来,该团官兵累计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46名,为贫困家庭、灾区群众捐款80多万元。
让雷锋精神看得见、摸得着
这是一个让班长、骨干头痛的战士。
1997年冬天,打过工、做过买卖的朱言春走进了“雷锋团”。
入伍第一天,连队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他对饱含深情的讲解和见证历史的展品心不在焉。接下来,新兵营组织听学雷锋标兵作报告、看雷锋题材影片、唱学雷锋歌曲等活动,他总是“打蔫儿”走神。
朱言春私下对新战友说:“我从来就不相信有什么好人!”
可随后的日子让他感觉有些“异样”:他下半夜突发高烧,班长一路小跑把70多公斤重的他背到卫生队;发现他训练时没带棉手套,排长当场脱下手套给他戴上,自己赤手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室外搞训练示范……
渐渐地,朱言春有些变了,他报名参加了“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先是每个月从津贴费中拿出几元、十几元,后来增加到几十元来资助贫困学生。参军一年后,照顾孤寡老人的队伍里有了他的身影,帮助孤残儿童他第一个报名,义务扶贫劳动他争着抢着干。
2005年8月,该团驻地抚顺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朱言春当时发高烧,卧病在床,可听说部队要参加抗洪,他偷偷加入到队伍中,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三天两夜,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被困群众79名,运送抢险物资8000多公斤。抗洪结束,他被授予“全国防洪抗旱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荣获“学雷锋金质荣誉章”。
让雷锋精神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行动”,一位“雷锋团”的领导说,朱言春就是在各级领导和身边战友的行动影响下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团“让雷锋精神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
他们变突击性的“义务劳动”为持之以恒的“志愿者”行动,变仅靠自己微薄之力为动员全社会共同扶弱济贫。同时,他们针对新生代官兵的特点,把大家手中的MP4、MP3、快译通等掌上媒体集中起来,注入雷锋短信、雷锋歌曲、雷锋电影、雷锋故事等,制成“电子口袋书”,方便官兵随身携带、随时收听、随处观看;在互联网上建立“雷锋网站”,开辟“雷锋救助”等网页。如今,该团官兵有38个QQ号和113个微博、229个博客,传播雷锋精神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用制度来保证“好人有好报”
有件事,让第24任雷锋班班长黄帮维刻骨铭心。
2011年4月的一天,外出执行运输任务的黄帮维,从车窗里看到有位老人躺在地上,立即停车上去搀扶。谁知,老人竟大声喊道,“我就是让你开车撞倒的!”
“军车把人撞倒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跑过来围观,老人喊得更起劲儿了。为了尽快平息事端,黄帮维掏出身上仅有的380元,眼含着泪水送给了老人。
“不能让战士献了爱心又寒心!”两天后,团领导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批评“惹事”的黄帮维,反而用团里的“雷锋基金”补助了他被讹的钱。
维护道德从来不靠单打独斗,制度机制的支撑不可或缺。为了树立正确导向,该团出台了学雷锋典型“三有四优先”政策,即让学雷锋典型的事迹在团史连史有记录、个人档案有记载、荣誉展板有照片;选晋士官优先考虑、入党入团优先发展、入学提干优先选拔、提职使用优先推荐。
据该团政委王洪刚介绍,近10年来,团里给8名因做好事而受诬陷的官兵“恢复了名誉”,用“雷锋基金”资助了43名长年帮助他人的官兵;在团队树立的学雷锋标兵和学雷锋积极分子中,有134名得到重用,340多名战士优先入党、提干、选晋士官。在“雷锋团”,“好人有好报”不是一句安慰的话,而是有具体的制度保障。
如今,该团还引入“督导员制度”,在各连队、各机关股室中,推选30多位“学雷锋督导员”,对见危不救、遇险不救、逢难不助等行为进行全时空“纠察”,一经发现、核实后,记入相关人员的学雷锋档案。此举引起了一些雷锋精神研究专家的关注。
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建设中,“雷锋团”一茬茬的官兵始终在努力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