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腹背受敌的职场过期新鲜人

本报记者 林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27日   11 版)

    他们在职场上依旧是新丁。工作不过一两年,摸到的那点儿职场皮毛远称不上经验。这时候本想更上一层楼,换个好的新东家,未想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险境。

    前方,那些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人脉等身的老前辈显然是市场上的抢手货,高薪水、好福利的职位是给他们准备的。后方,新一轮毕业季输送的大批生力军正在虎视眈眈。这些正牌新鲜人虽然多数经验全无,但胜在年轻有锐气,有跃跃一试的冲劲,也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很多岗位,你正在犹豫着薪酬是不是有点儿低呢,转眼间就被新人们一句豪迈的“攒经验”抢走了。

    当你被冠以“过期新鲜人”的名号,当招聘人员拿着你的简历狐疑地问“怎么只干了一年就跳了”时,市场的残酷,前途的渺茫就这样切切实实地摆在了眼前。

    找一份工作从头做起

    工作两年了,郭涛发现他在职场上仍然是个“新鲜人”,只不过前面多了个定语“过期”,场面就比较尴尬了。不久前的那场面试他还历历在目。

    “你是学日语的?”那个中年人事经理问。“是的,但我一直对经济比较感兴趣,所以工作也一直跟外贸、销售等有关。”郭涛强调说,他这次应聘的是一家做粮油出口的外贸公司。

    “唔,但看简历你跳得挺频繁的,一年换一家,为什么呢?”经理翻着简历,似乎对他工作经历并不感兴趣。“是这样的……”郭涛觉得头上又冒汗了,他吸了口气,开始讲述他的职场经历和心得。

    这是郭涛第N次回答这样的问题了。每次对方一抛出这个问题,他就知道希望不大了。各家的语气和表情如出一辙,摆明了是看不起的意思:你好像啥也没学到嘛。就像眼前这个中年人事经理一样,在听完郭涛的介绍,问了他的预期薪酬以后,轻轻一笑:“好吧,你先回去,我们决定了会给你通知的。”

    郭涛明白那笑容背后的潜台词:没戏。

    但真要郭涛自己说说这两年的职场经验,也确实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做出口服装的公司当日语翻译。郭涛的专业成绩并不算好,所以毕业季拼杀那会儿,只能眼红地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进了央企或者日本大公司,自己临到最后才手忙脚乱地找了个小公司安身。

    公司给的薪酬不高,工作压力也不算大,只要把服装类的专业术语背会了,也能马马虎虎对付得过去。过了大半年,郭涛就生出跳槽的念头了。一来是觉得薪酬太低,在大公司上班的同学起薪就是4000多元,他全部加起来才不到3000元。二来是觉得职场发展前景不佳,公司规模太小,说白了就一家制衣厂,能有啥好前途呢。

    第二份工作换到了一家日资餐饮公司。薪酬虽没涨多少,但职位名号挺响:总经理助理。公司在机场和火车站都设有餐饮店,郭涛的主要工作就是陪着经理巡店,并与各家供应商联络。一开始郭涛挺积极的,觉得是入了商界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没几个月他又失望了。公司虽然是日资,但就老板一个是日本人,中文讲得流利着呢。而且郭涛手上的工作都是琐碎的小事,安排会面、写报告等,所谓总经理助理其实就是秘书。

    熬到年底拿了双薪,郭涛又一次辞职了,“反正工资不高,耗下去没意思。”

    这一次,郭涛打算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好好找个靠谱儿的公司,找个有发展前景的工作,认真干下去。然而通往好公司和好工作的路都是拥挤且坎坷的。他向大公司投过简历,基本上石沉大海——没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和出色的职场经历,哪家大公司看得上你?他跟毕业生们一起挤过招聘会,可那些干劲儿十足的新丁,日语说得比他流利,薪水开得不比他高,还一副“白纸一张任君栽培”的谦逊模样,轻易就将他挤到了身后。

    3个月了,郭涛依然在各家招聘网站上投简历,在各种面试中奔波。而能给他回音的,依旧是那些他看不上眼的小公司。

    郭涛苦闷地跑回学校向老师求助,希望通过老师的人脉找到家理想的公司。未想,老师没给介绍工作,却只给了两个建议。一是选择一家小公司,安心工作。二是加强进修,提高语言能力,强化经贸知识。

    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郭涛的求职死穴:眼高手低,没有出色的专业背景,却把目标放到了大公司和高薪岗位,不切实际。“我的建议是,还是回到小公司,从头做起,好好积累工作经验。”老师告诉郭涛,其实他的前两个工作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他认真做好翻译工作,语言能力和外贸知识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他安心做总经理助理工作,那么他现在已经对餐饮业流程了如指掌。这样过了三五年,有了较强专业背景和职场经验再去寻找上一台阶的职位,机会远比现在多得多。

    “也没必要完全妄自菲薄,抹杀掉这两年的工作经验。毕竟比起刚毕业的学生,你的心理素质、职场抗压能力都比他们强得多。”老师同时也鼓励郭涛,“你看投出那么多简历,给你回音的公司也是有一些的。挑个合适的公司,慢慢干吧。”

    郭涛点头,他觉得自己或许应该安然接受“过期新鲜人”的定位,找一份工作从头做起。哪怕薪酬低点,只要能学到东西积累经验,先干上三五年再说。

    老想着一步登天做大事

    名牌大学出身、业内一流企业的就职经历,张艳萍从没想到,一年后她却成了“过期新鲜人”。

    2010年夏天,南方某名牌高校海洋化学专业研究生张艳萍手上攥着一家大公司的offer,兴冲冲地来到上海。知名公司、大上海,这些闪闪发亮的标签曾让同学们好生羡慕。张艳萍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工作,大展拳脚。

    然而饱满的斗志在现实面前撞了个鼻青脸肿。张艳萍发现,在公司里别说展拳脚了,简直是束手束脚啊。实习培训结束后,主管给张艳萍安排了一个帮带师傅。跟着师傅学了3个月以后,她就觉得不对劲了。每天都是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比如写生产线管理文书,处理生产线异常产品,查看生产线的稳定性。这种活儿看两天就能明白,根本没啥技术含量。张艳萍忍不住去找主管谈心,抱怨工作太简单,师傅也不教她。

    主管是公司里出了名的“老好人”,见张艳萍哭丧着脸进来,赶紧先安抚,表扬她有上进心。之后又告诉她这是新人必经的工作体验。“这些工作虽然貌似重复,但都是给你打基础的,基础扎实了我们自然会安排项目给你做。另外,师傅本身工作很忙,你自己平时要多看、多想、多问,不是师傅说一你做一就好了。”

    “但您说的这些活儿我都干了3个月,还不够吗?我觉得基础已经蛮扎实了,不如您早点安排项目给我吧,这样我学习工作也有动力。”张艳萍觉得主管低估了她的学习能力。如果换了职校毕业的技术工人,重复工作夯实基础还是需要的,但她可是研究生毕业啊,举一反三、一点就通的,重复工作太浪费时间了。

    主管叹了一口气:“你还是先跟着师傅多学习,不要着急,项目的事情我会安排的。”

    张艳萍翘首等了两个多月,机会终于来了。主管决定安排个项目给她试试。两人一起开了个小会,主管将项目目的、内容都交代清楚,并做好了实验计划,让张艳萍去实施,一周后汇报实验结果。

    张艳萍兴奋极了,证明自己的机会终于来啦。她仔细研究了实验计划,发现主管的一些设想太老套了。主管到底在管理岗位久了,离一线远了吧。张艳萍决定修改实验计划,这可是展示自己掌握最新知识的大好机会。

    一周之后,张艳萍兴高采烈地拿着实验报告去汇报了。没想到主管一看报告,立马瞪大眼睛问为什么完全不按照当初的计划实施。“按经验我觉得这样做更好。”张艳萍说。“半年不到,你有什么经验啊?”主管板起脸提高嗓门,“有想法没问题,但任何事情的变动,请事先通知我,以后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满腔热情的张艳萍骤然被泼了一头冷水,又见平日和善的主管突然变了个人似的严厉喝斥,顿时各种委屈都涌上心头,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部门其他同事赶紧出来说好话,安抚了好长时间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从那以后,张艳萍在工作上的不满和失落感都加倍了。虽然主管待她如旧,但张艳萍觉得公司的制度安排在消磨她的锐气。工作依旧是简单且单调的,即便参加项目也是跟别人合作,并非独当一面。这样慢慢地熬着,她得熬多少年才能熬到主管那个位置啊。

    工作快满一年的时候,张艳萍几经思量,决定提交辞职信,理由是“在公司没事干,没有成就感”。她决定换一家更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公司。

    然而重新回到人才市场,张艳萍才发觉换工作的不容易。考虑到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不丰富,张艳萍主攻的依然是普通职员岗位。业内与原公司档次相当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张艳萍投了简历过去,也获得了一些面试机会。然而每次HR主管都会问她为什么工作不到一年就要换工作,在原公司学到了什么。张艳萍觉得这些“什么”和“为什么”后面是各种不信任,“那意思就是你肯定是表现不好,才换工作的。”

    对大公司offer的期待,一个个都落空了。也有些小公司伸出橄榄枝来,但人往高处走,要接过来那就是走下坡路了,张艳萍觉得心有不甘。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她受了一个更大的刺激。某次偶遇刚毕业的小师弟,小师弟兴奋地说自己被××公司录取了。而这家公司张艳萍也投过简历甚至被面试过。

    “放着我这样有工作经验的不取,取个职场新丁,什么想法呀。”张艳萍愤愤然。但转念一想,自己工作的这一年是各种学习和打基础阶段,也确实谈不上什么经验。张艳萍的自信被彻底摧毁了,她有些后悔当时的仓促离开。

    最后帮张艳萍做出职场规划的,竟然还是原来的主管。 主管后来听说张艳萍仍在人才市场上徘徊,跟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主管不客气地指出,张艳萍的最大毛病是“浮躁”。当初公司录用时对她期待挺高的,觉得她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掌握的技术知识也比较全面,是可塑之才。将张艳萍放到生产一线,也是希望她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做上去。

    “但是你太心急了,瞧不上眼前的基本功,老想着一步登天做大事。但是我问你,这一年下来,你有在一线独立作业过吗?你有在项目中好好和同事合作并积累经验吗?”面对主管的提问,张艳萍无语了。

    主管告诉她,自己当新人那会儿,每天到的比师傅早,下班比师傅晚,碰到问题没人解答的时候,厚着脸皮一个人一个人地去问。“整整6年,公司里多少人进进出出,但我都沉得住气。直到第7年,在部门基本上能够独当一面了,技术管理方面也属于TOP3的时候,才在合适的机会下去了新加坡,开始第二份工作,薪水翻了两倍,当然挑战也更大。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之所以能坐到今天这个位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在第一份工作的7年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7年。听完主管的职场经历,张艳萍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在主管的建议下,她改变求职方向,把求职目标放在了几个发展不错的中型公司上。

    “不要觉得公司规模小,你的起点就低了。这些公司都在快速发展期,对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经验丰富人脉广的高端人才,不仅身价过高,而且往往不肯屈就。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司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精力一一从零开始培训。你有名校教育背景,也有大公司的工作经历,这些都是他们看重的。只要踏踏实实地干,机会还是很多的。”

    张艳萍最终去了一家台湾公司。老板果然对她颇为赏识,也给了不少机会。不过这次,张艳萍自己先沉下心来,因为她知道刚刚摘下“过期新鲜人”帽子的自己,职场经验值还很低,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 林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3月27日 11 版

腹背受敌的职场过期新鲜人
在寻找的路上与生命真正相遇
万花筒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