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为学生饭碗保驾护航大不易 配套资金没着落令人急

一个西北贫困县的“免费午餐”之路

本报记者 马富春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3日   03 版)

    孩子们在吃午餐。

    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按班级发放免费午餐。

    自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镇33岁的张晓梅可以安心去打工了,因为她上5年级的孩子中午在学校吃上放心饭了,她再也不用专门从几里外的城里赶回家给孩子做饭。

    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校长赵强的心也踏实了不少。实施“免费午餐”工程后,他每天只需核实数量,检测餐饭的质量、温度,组织师生发放午餐就可以了,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上。

    可宁夏红寺堡区粮油购销公司的王希银经理近两个月来一直很紧张,自从他的公司承担红寺堡区20800名学生的午餐加工和配送以来,不知有多少个夜晚,王希银都睡不着觉,脑子里一遍一遍过滤着从食材采购到午餐配送的每一个环节,枕头边的小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急需加强和改进的事项。

    经过一年的试点,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免费午餐”工程在宁夏的1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26万余名小学生吃上了4块钱标准的免费午餐。怎样确保4块钱保质保量落实在学生的碗里?“免费午餐”工程实施当中有没有其他问题产生?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宁夏红寺堡区,实地了解当地“免费午餐”的运行模式和各方反应。

    企业加工配送,政府监管

    上午9时,红寺堡学生午餐牛羊肉供应点的屠宰场,5头肉牛已经到位,专门请来的阿訇已置备好了各种器具,准备宰牛。

    9时40分,新鲜的牛肉挂在了肉架上,经过卫生、质检部门专业人员的检验后陆续装车,运往红寺堡区的5个免费午餐供应点。

    在牛肉配送的同时,从宁夏中卫、吴忠等地运来的成车的白菜、青椒等已经到了红寺堡区粮油购销公司,同样经过质检,陆续运往各个免费午餐供应点。

    上午10时半,红寺堡弘德工业园免费午餐供应点,现代化的餐厨车间里,成盘的米饭已经蒸好,白菜牛肉已经出锅,戴着口罩、橡皮手套,统一着装的工人正忙着给统一的密脂饭盒里盛饭、舀菜,盛满饭菜的餐盒放上传送带,经过机器贴膜,20个一筐,直接装进有保温效果的送餐车。11时15分,5辆送餐车同时启程,开往不同方向。

    11时30分,离红寺堡城区3公里处的红寺堡镇中心小学,送餐车停在校园,29筐午餐已经卸载,学校医务室和后勤人员忙着检测质量、计量温度,经核实登记后,各班班主任带着6名同学陆续将午餐领回教室,分发给同学。

    不到半个小时,陆续有班级把吃过的餐盒成筐抬出,有学生戴着手套,两人一组,来到每个班固定的水桶处,简单清理饭盒。清理完毕,学生将餐盒抬到送餐车处,由学校后勤人员装车。

    12时20分,送餐车离开校园,吃完午餐的学生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嬉闹着。

    下午2时,免费午餐供应点,从各个学校回收的餐盒清洁消毒完毕,整齐存放在消毒柜里,工人陆续回家。

    这是宁夏红寺堡区“免费午餐”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午餐配送到饭盒回收的全过程。从上午9时到下午2时,5个免费午餐供应点、216名员工、5个小时,红寺堡所有68个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而这5个小时中,在学校的环节不到1个小时。

    “企业制作配送,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让学校集中精力搞教学。”红寺堡教育局专门负责“免费午餐”工作的蒋永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一张繁琐又重大的民生答卷

    2011年9月,国家选择宁夏作为免费午餐试点省区,红寺堡区也在试点之列,从那时候起,蒋永刚就参与了免费午餐的实施。

    “学校的很大一块精力从教学转向了吃饭。”开始试点时,红寺堡也在一些学校开办过食堂,由政府出资在学校建设食堂,学校负责免费午餐采购、加工、配送的全过程。农村学校规模普遍不大,学校以前没有食堂,加之食品安全责任重大,运行一段时间后,蒋永刚发现,免费午餐消耗了学校的很大一块精力。

    “每个学校都建食堂,规模和设备都跟不上,监管力量也难以确保。”蒋永刚说,红寺堡全区有68所农村小学,试验证明,要在所有学校建食堂,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在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的监管上也有现实困难。

    红寺堡区下辖5个乡镇,各个乡镇间公路畅通,交通便捷,经过再三思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红寺堡最后选择了企业加工配送、政府监管、学校对接的免费午餐运行模式,由红寺堡区粮油购销公司承担全区的免费午餐加工和配送。为了减少运送时间,确保午餐温度,粮油购销公司在全区设了5个供应点,辐射全部68所农村小学。

    为确保免费午餐安全、规范和高效运作,红寺堡区政府出资1300多万元,给粮油公司的5个午餐供应点建设厂房、购置设备、配备专门的送餐车,同时,集中区政府教育、卫生、质检等部门的力量,集中监督5个午餐供应点的工作。

    “从采购到食材下锅,都会有政府的监管人员在。”蒋永刚说,为了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和加工的规范,红寺堡已经形成了政府部门监管、供应企业自查、学校家长监督的三方监督的格局。

    对于涉及2万多学生的供餐,粮油购销公司也不敢掉以轻心。在招收员工时,所有人都进行了体检、办理了健康证,同时,对所有员工都进行了食品安全、餐厨规范化运作、车间卫生等全方位的培训。承担免费午餐项目以来,粮油公司每周开一次例会,总结部署工作,每个月开一次员工大会,奖励优秀员工和班组,处罚相关事故责任人,公司经理王希银每天都会出现在餐厨车间。

    为了保证饭菜质量,确保营养搭配,粮油公司请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按四季调配了菜谱,每季度又按每周五天进行了食谱搭配。

    “工序很多,很琐碎,但责任太大了。”王希银说,刚开始运行时,一想起涉及2万多人的用餐安全和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他经常睡不着觉,反复思考着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在正常进行,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集体生活能力。”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校长赵强说,学校不办食堂,责任和压力就减轻了很多,就能集中精力抓教学。另外,在免费午餐的实施中,学校也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和意识,安排学生轮流给同学送饭、洗饭盒,饭量小的同学给没吃饱的拨饭,每个班级都有了大家庭的感觉。

    为了让家长了解午餐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学校还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吃午餐,学校把家长意见记录整理,再反馈给供应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

    孵育上下游产业,确保碗里4块钱1分不少

    国家指定3块钱的免费午餐标准,宁夏自治区政府在此基础上追加1块钱作为营养膳食补助,构成了4块钱的免费午餐标准。

    红寺堡区为免费午餐供应企业建好了厂房,配备了设备,提供了每人每餐4块钱的餐费。为了确保4块钱完全进入到学生碗里,蒋永刚和监管人员不但要检测食材的质量,同时,在下锅前还要对食材进行过秤,以此测算4块钱是否足额用到午餐之中。

    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王希银发现,把4块钱落实进碗里,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水、电、工人工资、清洁工具、设备维修、送餐车燃油等各种费用并没有着落。

    “4块钱要全部进碗,但进碗过程中没有任何配套资金。”王希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粮油购销公司5个免费午餐供应点共有职工216人,每人每月工资1000~1500元不等,每月支出工资23.7万元;同时,车间的水电,设备维修、员工手套、服装、清洁用品,送餐车燃油、维修以及公司办公等费用加起来,每月至少20万元。这意味着,每个月红寺堡区2万多人免费午餐的160多万元餐费中,就有40多万元的配套开支,这部分目前并没有着落。

    “不但为责任重大睡不好觉,员工工资也很发愁。”王希银说,粮油公司免费午餐项目实施两个月来,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社会责任固然要承担,但如此下去,确实也有压力。   

    王希银将此情况上报,也得到了红寺堡区党委、政府的关注。“政府也了解了相关情况,一些补助和配套项目实施正在论证中。”红寺堡区区委办副主任周国宁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近年来,宁夏在红寺堡区打造黄河善谷,引进了一批福利产业,通过政府给政策优惠,鼓励企业招聘当地人进厂务工,促进脱贫致富,随着工业园区的陆续建成,红寺堡区将有大量产业工人出现。据了解,鉴于免费午餐供应企业的现实状况,红寺堡区政府允许免费午餐供餐企业在为学生共餐的同时,用政府配置的免费午餐餐厨设备进行社会化经营,拓展社会市场,给工业园区的工人提供快餐,快餐价格由企业定价,可赚取一定利润,前提是必须确保4块钱足额用于免费午餐。

    “这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王希银说,现在公司每天能定出300多份快餐,每份以7块钱售出,净赚2块钱,如能订到3000~5000份,企业的基本生存就有保障。   

    近日,红寺堡党委政府还作出决定,计划依托“免费午餐”项目,延伸上游产业。“免费午餐”每天需要5头牛的牛肉,1万斤菜,为了节省市场采购成本,红寺堡区决定提供政策、用地等方面的优惠,由粮油购销公司组建自己的种植场和养殖场,专人负责为免费午餐提供肉和菜,这一方面节省了采购成本,同时也从源头上节约了食品安全监管资源。据了解,此项目已经经过论证,正在落实阶段。

    相关文章:

    “再有5毛钱,我们的腰杆就直起来了”

分享到:
一个西北贫困县的“免费午餐”之路
“再有5毛钱,我们的腰杆就直起来了”
昆明农村寄宿制学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农民工子女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第十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启动
“儿童早期发展评估与促进研究”项目研讨会召开
北大青鸟微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