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不仅给孩子们的碗里添了肉,
还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妙趣横生——

昆明农村寄宿制学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本报记者 张文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3日   03 版)

    想让孩子们“吃好”,只有自己动手

    对一个农村中小学校长来说,最困窘的莫过于食堂简陋,学生每天的两顿饭都是干腌菜和洋芋。

    所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永靖中心小学的校长刘绍玉认为,让孩子们“吃好”是她的工作重点之一。

    永靖中心小学坐落在离昆明市区30公里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交通、通信都不发达,学生居住地分散,上学路途遥远,最远的学生上学要走20多公里,是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尽管2007年在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学校建起了新的教学楼,但生均50元的住校生生活补助,让刘绍玉十分为难。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刘绍玉四处游说,终于为学校“争”来了6.8亩地,全校师生总动员:低年级的拔草,高年级的挖地,在几亩地上建起了一排猪圈和4个大棚种蔬菜,根据季节提前育好苗,让大棚一年四季的蔬菜都不间断,“好的学生吃,坏的猪吃”。

    每年学校收获西红柿、莲花白、白菜、萝卜、青菜、茄子等蔬菜20多吨,出栏生猪45头。刘绍玉对学校勤工俭学的账目管理很严格,每天收来的菜都要入账。她还自己去米店了解价格,多家比较,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漏洞。她的精心管理,使学校勤工俭学年收入达到12万余元,除用于改善学生生活外,还结余3万多元,学校再用这个钱给每个学生买了毛巾、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

    刘绍玉带着记者走进热气腾腾的学生食堂,两大盆黄焖鸡,一锅红豆煮白菜,再加上炒洋芋丝和学校自己做的咸菜,老师已经把学生们的午餐准备好了。“学校每周杀一头肥猪,学生每天都能吃肉,很多学生周末、放假都不愿回家,说学校伙食比家里好。”刘绍玉说。

    在昆明五华区厂口乡陡普鲁小学,许多孩子也认为“学校的饭比家里的好吃”。

    在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山村,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有6公里,当地经济落后,有不少学生因交不上生活费而辍学。为此,校长王兆富带领全校师生做了一件大事,把政府划拨给学校的100多亩荒山开垦成林地和农地,种了干果树800多株、果树3000多株。同时还种了苦荞、土豆、萝卜等农作物,饲养了猪、羊等家畜,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园学校”。这些收入全部用于补贴学生的生活费。每个学生的伙食费从每月60多元下降到每学期100元,每餐有4个菜,饭不定量。

    自己养猪种菜,解决的不光是吃饭问题

    “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农村助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手段。”昆明市教育局局长宋栋说,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学生营养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昆明市教育局积极鼓励各地农村学校广泛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养猪种菜,办好食堂,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健康成长,使“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农村学生的吃饭问题,还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龙潭中心学校妥吉分校的133名学生来自8个自然村,交通不便,许多学生要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因为学校离市区较远,食堂买菜困难,学校也没有足够的经费让学生吃好。为此,学校将杂草丛生、荒芜已久的土地利用起来。5年来,学校师生靠自己动手,将这些空闲的土地改造成勤工俭学基地,建了蔬菜大棚,饲养了鸵鸟、野猪、兔子、孔雀、火鸡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让这些从没去过城市动物园的农村学生拥有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

    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双哨中学,在盘龙区勤工俭学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如今已经建成一个有280亩劳动山地,1000多只小鸡,250多头猪仔,1个蔬菜大棚的勤工俭学基地,每月向学生免费供应800个鸡蛋。这个养殖示范基地,对全区农村学校养殖和当地农民劳动技能培养起到了辐射作用,周边的农民主动到学校购买猪种,学技术,发展养猪业。学生们每年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教育,学会了培土、盖膜等技术,回到家便成了村、组和家里的“科技示范员”,既学到了技术,也培养了热爱劳动的品质。

    “几年的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仅没有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反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对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了促进作用。”刘绍玉说,永靖中心小学在西山区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毕业班学生在西山区教科所组织的统一检测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据悉,截至目前,昆明市开展勤工俭学学校达1259所,其中农村学校978所。昆明市投入勤工俭学基地建设资金1411万元,建设基地1185个,面积21066亩。全市勤工俭学实现利润7625万元,其中资助的困难学生321166人次,资金3562万元,减免学杂费928万元,补助困难学生生活费2634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年平均投入1732万元。33%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肉菜副食实现自给。  

    农村学校勤工俭学蹒跚前行

    “农村学校发展勤工俭学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但作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地区,昆明市勤工俭学基地建设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宋栋说,勤工俭学工作重点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寄宿制学校,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学生贫困面大,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需要资金扶持,才能滚动发展。同时,部分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被建盖教学楼、宿舍占用,学校无土地。有的学校撤点并校后学生人数增多,原有的基地已不能解决学生吃菜问题,需扩大基地面积。其次,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扶持与投入,减免了农业税,农民把土地看得很重,政府要调剂划拨土地给学校的难度越来越大。此外,很多学校由于编制紧张,基地只能由学校教师兼管,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有的是外聘当地农民来管理,但由于缺少文化和科技知识,不仅管不好,还增加了勤工俭学的成本。

    为此,新出台的《昆明市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解决勤工俭学用地问题,保证学校基地达到小学5亩,中学10亩的标准。学校布局调整中调出的土地、校舍等,由县级教育部门统筹规划,用作中小学勤工俭学基地。不得随意出租、转让或用作它用。勤工俭学增加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营养水平,补助家庭困难学生、改善师生福利,以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等。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因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劳动实践收益的增加而减少学校正常的教育经费。应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建设,并做到逐年增长。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任何部门不得统筹和挪用。勤工俭学收入的支出,要坚持增收节支的原则,杜绝不合理开支。学校要向师生定期公布勤工俭学收支的情况,接受师生监督。

分享到:
一个西北贫困县的“免费午餐”之路
“再有5毛钱,我们的腰杆就直起来了”
昆明农村寄宿制学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农民工子女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第十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启动
“儿童早期发展评估与促进研究”项目研讨会召开
北大青鸟微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