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我们年轻人要不断地学习,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上进的生活工作态度,走好自己的路。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模马恒昌的孙子,马兵如今接过了爷爷传下来的接力棒,成为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铣床分公司“马恒昌小组”的第18任组长。
孩提时,马兵便依稀知道“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那时,爷爷从外地回来时,工厂子弟小学总会敲锣打鼓地去欢迎。当时的马兵也渴望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
他第一次对爷爷的职业产生兴趣,缘于有一回偷偷翻看了爷爷的包。打开包一看,全是工具,切刀、卡钳之类的。调皮的马兵还拿着这些工具去挖土,结果被爷爷罚站了两个小时。
当时的马兵并不理解爷爷对待工作和工具的感情。多年以后,当自己也握起这些工具时,他才明白工作和工具对工人有着怎样的意义。
最初,马兵的专业并不是车工,而是跟车工完全不同的水暖工。2001年,马兵开始到爷爷生前工作的车间当车工。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宏伟目标”的选择——进入“马恒昌小组”,成为一个好工人。
“我得看看你到底行不行。”厂领导提出了要求。
马兵知道自己必须给领导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场从水暖工到车工的跨专业学习随即开始了。
因为不熟悉车工的工作,马兵开始跟着师傅一点点地学。别人休息时,他在练;别人下班了,他还在练。那个时候,对马兵来说,晚上经常11点多才回家。3个月后,马兵掌握了车工的所有技术。
由于工作出色,2004年,马兵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马恒昌小组”。
刚刚熟悉了车工的马兵在“马恒昌小组”里似乎又成了个门外汉。“原来我做的主要是铜和铁的零件,但这个小组是做钢零件,还有磨刀技术也不一样。”马兵说。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但马兵却并不灰心。“再学!”带着这样的劲头,马兵又开始了一次学习的历程。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书,只要一有空就仔细钻研,看不懂就问别人,看明白了再实际操作练习。经过反复练习后,马兵终于适应了“马恒昌小组”的工作环境。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肯学习、苦锻炼的劲头,马兵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完成了一次次的挑战。
2005年,厂里为小组配备了第一台数控车床。在此之前,马兵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先进的设备。
“看说明书就跟看天书似的。”马兵又买来书研究,认真钻研数控编程原理和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数控编程技术,成为小组第一个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人。
掌握了“先进技术”的马兵更加被领导看重,有什么急活、难活,马兵和自己所在的小组总是被最先想到。
虽然被大家公认是技术过硬、工作努力的业务骨干,也曾获得各级劳模荣誉,但马兵总觉得压力很大,他希望马恒昌的精神能在自己身上一直延续下去。“小组建组60多年了,一定要把它带好。”他也总是这样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