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八斤同学今年三年级。自从她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她的好日子和我的好日子,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穷途末路——是的,我每天都清醒地、眼睁睁地、无比烦恼地感受着这一点,而且这种滑向深渊无力与抗的感觉一天比一天、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比一个学年来势汹汹。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带她去今日美术馆看一个儿童画展览,那些充满童趣的涂鸦看得我们母女都非常欢乐。可是,偌大展厅里,李八斤的个头高出所有看画展的孩子一头还多。很明显,周末有这个闲心在美术馆里晃的,多是学龄前儿童。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们,大部分都闷在各个补习班里。
我从来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妈妈,李八斤从小也和别的孩子一样,上过各种各样的“班”,学学这个学学那个,什么钢琴、跳舞、骑马、击剑、游泳、轮滑、跆拳道、健美操、疯狂科学、乐高拼插、丙烯画等等全都试过。小孩子总要学点什么,要不然精力没处消耗,还不得把她妈累死。给她报班,在我,一直就是三个目的:一、锻炼身体,所以运动类偏多;二、增广见闻,什么都见识都玩一下;三、有人带着陪着她玩,让她妈躲会儿懒。而且报班的大前提一直是:你想吗?你愿意吗?
我这种目标导向不明确的报班行为,在李八斤上了小学之后,就遭到很多前辈妈妈和同批次妈妈的批判。她们告诉我,这“没用”!她们告诉我,钢琴是“没用”的,不如学一样民乐或进合唱团“有用”,某某孩子就因为唱低声部“小升初”时被名校点招;她们告诉我,这样蜻蜓点水、漫天花雨地报班“没用”,“有用”的是把某一项练成“特长”,比如击剑在什么级别的比赛中拿到名次、健美操在什么团体赛中获奖,就可能成为“小升初”中“有用”的证书。
我实实在在地被证书吓到过。家长会,学校放央视做的节目,本校的优秀学生访谈,比李八斤高一级的四年级女孩,从一个大纸袋子里往外掏证书,一大沓子,摞起来有小20厘米的厚度,据说都是参加各级科技竞赛获的奖项。我的天!别说得奖,光是参加,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参与多少种赛事才能攒出这样的资历呀?我不认为女儿有这样的精力和时间,像我这种马马虎虎的妈妈,也没这个心思。有这许多工夫,我宁可让她多傻玩儿一会儿。
所以我被批评为不负责任。我受到最语重心长的一次忠告是这样的:你看,我也是一星期开车拉着孩子到处跑,你也是拉着孩子到处跑,可你净干那“没用”的事儿!白受累了!
我被这些好心的劝告搞得非常沮丧。“有用”真的那么重要吗?有必要给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那么多“有用”的教育吗?
我当然也希望李八斤同学能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但作为妈妈,我其实更愿意女儿首先是一个“有趣”的人。我见过很多可能“有用”但确实乏味苍白的人生,我觉得那样的活法不够好。我希望女儿有一颗丰富的心灵,能够触碰、感知、体味、享受到生命中那些缤纷有趣的部分,我祈望她生活健康,灵魂丰满,活得不那么功利现实。
在“有用而无趣”和“有趣而无用”之间,如果我能自由选择,我会一直选后者,我相信,那也会是孩子出于天性的选择。
可是我能不管不顾地自由选择吗?
在下决心跳出现有的教育体制之前,我还真没这个胆儿。所以我已经扛不住地让她上了一个奥数班。因为“大家都上”。我有时候会恨自己没出息,太容易被“大家都”裹挟,但我真不是意志特坚定的妈妈。其实这班上得也相当消极,既不要求她做题,也不督促她复习,基本就是“熏着点儿吧,多少会点儿吧”,意思一下得了。有时候想想,简直是白花钱瞎耽误工夫。相当于买个心理安慰:好歹也跟着“大家都”了,不算我耽误孩子哈。
我知道自己在身边声势浩大的“有用”声中越来越心烦意乱,以至举棋不定、纠结不已,已经进入忽左忽右、逐渐迷失阶段,严重忧虑自己迟早有一天违背初衷、南辕北辙。
我现在拼命坚持的就是,无论如何,每周要留一整天的时间,什么狗屁班也不上,就让女儿干点儿没用的事儿,骑她爱骑的马,去她爱去的童书世界,看看画展和童话剧,或者就只在楼下晒太阳疯跑。哪怕就是为了看她干这些没用的事儿时灿烂的笑脸,也非坚持不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