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董事长王填建议用国企分红向全民发4万亿元消费券。他认为,从公布的数据看,国企拿出4万亿元的利润用于刺激消费完全可行。为此今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填还递交了一份建议,建议国家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用两年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发放4万亿元消费券。(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10日)
可以想见,这一建议一定会赢得相当多的民意。步步高老总也会得到一个为民说话为民请命的美名。如果能白得钱多买东西谁不高兴?然而是不是会有人追问一句,这4万亿元消费券的依据是哪儿来的?做过哪些调查研究?对经济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由此想到,大约一年前,个税起征点讨论得如火如荼时,正值两会召开,一些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也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有意思的是,他们对起征点的建议一个比一个高。有说5000元的、有说8000元的,甚而还有建议1万元的。好像谁提得越高,就越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说话。然而却没有人告诉公众,所谓5000元、8000元、1万元的依据是什么?做了哪些调研,才得出的这个依据?个税在百姓的税务负担中占的比重有多少?减轻税负是不是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实话说,如果是升斗小民,说得再荒谬都没有关系。所谓广开言路,每个人都有发表观点的权利,应允许不同声音存在。但如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是官员、学者,那么其观点意见,确实应更理性、更科学,更有建设性。这不只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而且因为他们的观点更为社会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也肩负着意见领袖的职责,他们的观点也更为决策层所重视、所接受。因此,对这些代表委员专家学者而言,多些调查研究、少放些空炮;多些有的放矢,少些无关痛痒的口号表态甚至哗众取宠,格外重要。
毫无疑问,4万亿元消费券一类的观点不只迎合了民众改善生活的迫切愿望,而且它直接指向了众矢之的——国企分红。这么大一块公众财富,该如何让全民分享?如果能拿出几万亿元以消费券的名义分下去,既能共享财富,又能解决消费难题,拉动经济增长,岂不是一举两得?
但问题是,消费券对不同群体的消费刺激作用不同,对低收入人群可能刺激消费的作用更明显,但中高收入人群可能会在使用消费券的同时,将省下来的原本准备用于消费的部分现金存入银行,由此减弱消费券拉动消费的效果。并且,如果真如设想的那样,向全民发4万亿元能大规模拉动消费,那么相应的疑问就是这么做会不会加剧通胀?东西还是那么多东西,凭空多出来的购买力,会不会带来物价上涨?
如果短时间刺激消费后将要付出更大代价,那么该如何权衡?有人可能会举出香港等地向市民发红包的例子。即使抛开发展阶段不同,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就其2755平方公里的面积、711万的人口以及人均拥有的比内地高得多的财富量来看,其做法对中国内地这么大的经济体,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很显然,消费问题必须解决,但这有赖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保体系的完善,远不是发几万亿元就能解决的问题。4万亿元如果按13亿人均分,人均约分得3076.9元,每个人拿它能买到多少东西?更重要的是,这笔钱花完了,怎么办?拉动消费还要再发钱吗?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分配结构,从一次分配开始,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那么这笔钱花完了,老百姓还是没钱花,不敢花。那么这种“一分了之”的做法只能是逞一时之快。
与之相比,一些学者提出的拿出部分国企利润充实社保基金,解决社保基金历史欠账问题,让老百姓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可能更有现实可行性。因此,解决国企分红问题、消费问题,绝不能采取所谓“一分了之”的做法,而应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积累了财富,这些财富应该更有效地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上。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二,但是就人均指标来看,我们还与发达经济体相差甚远。我们远未到大手花钱、大口吃肉的阶段。还是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消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量力而行。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给世人的一个警示就在于,过度消费、寅吃卯粮的模式不可持续。我们传统上过度储蓄的模式的确有诸多问题,但改变要一步一步地来,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认为,只要多消费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