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有形背篼里装着生活用品,无形背篼里装着帮扶重任

贵州大山深处的“背篼干部”

本报记者 白皓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13日   01 版)

    从乡政府出发,曾德凯背着大约40斤重的“背篼”,跨上摩托车,朝村子里驶去。

    布满了乱石的大山沟里,村民们每看到一群背着“背篼”的人在山腰上穿行,就知道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来了。盐、面条、卫生纸是“背篼”里最常见的物品。

    自从到贵州省长顺县敦操乡任副乡长那日起,曾德凯每周都会这样帮村里老百姓捎生活物品。他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乡里的30多名干部都有了这样的习惯,只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一批批乡干部流传下来的传统。

    “因为山里的老百姓出来一趟太难了。”记者的亲身体验验证了曾德凯的这句话:通往村组的毛坯路在山间盘旋,只能容下一辆越野车单向行驶,路面布满了大坑和碎石,路的一侧是山体,另一侧就是山崖。

    半个多小时的疯狂颠簸后,越野车只能停在一个勉强能掉头的地方,想要前往村民住的地方,就必须翻过没有路的大石头山。

    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一个离公路最近的寨子——川洞组,单程走路花了1个多小时。这1个多小时的路上,还要手脚并用,一些险峻的地方几乎直上直下,背着几十斤重“背篼”的干部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行程,一路轻松地在前面带路,有的还随手捡起几片树叶,放在嘴唇上吹起山歌解闷。

    走到寨子里时,“背篼干部”按照小本上记录的信息,把东西送到需要的人家,多少钱买的就收多少钱,临走时再问一句下次需要买的东西。

    “到乡里买点东西,单程要走3个多小时,一来一回一天就没了。”曾德凯点了根烟,猛吸几口,反问道,“哪里还有时间种地过日子?”

    当天中午,坐在一户农家的屋门口,敦操乡计生办工作人员柏宁说起了自己联系的3个村民组的情况。这个1988年出生的小伙子,每次到村里吃的午饭,都是自己带的干粮。当地村民表达热情的方式就是拿出自家烤的苞谷酒,不喝就翻脸,喝了就呵呵地笑。所以,每次柏宁的午餐里,还有一碗苞谷酒。

    “喝了谁家的酒,谁家就支持你的工作。”柏宁说,工作很繁杂,计划生育、低保救济、调整种植结构等等事情都不好做,“哪怕帮着村民种高粱多赚点钱,都要动员很久,他们还不听。”

    “那怎么办呢?”记者问。

    “想办法啊,你帮他干点活,再跟他说种高粱,帮他解决点问题,再跟他说一次,喝点酒,再说一次。”柏宁说。

    “能多赚钱,村里人为什么不愿意呢?”

    “思维跟不上嘛,觉得种苞谷肯定饿不死,懒得再想种高粱的事。”

    “那为什么要强求呢?”

    “不然就没发展啊,你愿意乡亲们就这样穷几辈子啊?我不愿意。”

    事实上,发展是那个大山沟里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难于推动的事情,其中不仅有地域偏远的原因,还有村民们思想意识长期封闭的因素。

    曾德凯记得,自己碰到最尴尬的情况是在到敦操乡工作后的第一次进村,一对夫妇堵着他的路问他说:“救济福利我们一样都没有,你让我做什么我都不做。”

    曾德凯一下感觉脸有点红:“为什么没有呢?我去问问。”

    后来,村干部告诉曾德凯,因为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家人没有领救济粮的资格。

    自然,曾德凯再上门解释情况时,碰了一鼻子灰,再想跟他们探讨养点鸡、羊,种点高粱增收的事情,更是全部被否定。

    “我是为他们好啊,帮他们想发展的路子,不能老盯着那两袋救济粮吧。”曾德凯很难受,这个曾经的县医院外科医生心里像被划了一刀。他感觉到,背上有形的“背篼”里是力所能及捎带来的物资,而背上无形的“背篼”里,装满了帮助村民发展的艰巨任务。

    背一个有形的“背篼”,再背一个无形的“背篼”,成了敦操乡的34名干部心里的共识。说不通,就自己干给老百姓看,一次解释不清楚,就解释100次。

    2010年,推广高粱、花椒种植、种草养羊和绿壳蛋鸡养殖时,没有一户人家愿种高粱,50亩花椒苗买来后也没有人愿种,500只羊只发了360只,剩余的140只没人要。乡、村干部租了27亩土地种高粱、50亩山地种花椒,还把那剩下的140只羊养了起来。

    渐渐地,看到经济效益后,有的村民开始加入其中,到2011年,2000只羊送到乡里,村民们开始抢着要,今年的高粱种植将达到2000亩,乡里联系了茅台集团作为长期收购商,种1亩高粱能比种1亩苞谷增加1000元左右的收入。

    事实上,这样的发展速度依然慢得可怜。但敦操乡的干部们一直在努力着,一刻也没有放松。

    “什么力量推动着你们这么执着?”记者问。

    “看看我们30多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就知道了,我们基本都是农村孩子。”曾德凯笑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指指山沟深处,“那里有我们的根。”

分享到:
贵州大山深处的“背篼干部”
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中央决定表明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
央企团工委大力实施青年登高计划
卫生部:国家科技奖不应鼓励“低危害”卷烟研究
青岛种树争议是种植公民意识的契机
实现自我 从小事做起
安徽萧县:客货车对撞 24人遇难
玉树地震两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