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声音

不能只盯“包子馅”忘了“包子皮”

毕晓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16日   05 版)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称,在新昌县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厂家圈内,大量的白袋子明胶通过地下链条暗中销售和使用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白袋子明胶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此种明胶易出现重金属铬超标。(4月15日央视)

    一些胶囊生产厂家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并不意外,这是监管盲区下的必然。近几年来虽然对药品质量日益重视,但监管者的目光盯到药品成分上的居多,众多药品审批环节也多是注重药品内在成分的合格与否。对于本应关注的药品“包装”(包括内包装)质量等问题明显忽略了。

    出现这一问题的另一原因是,药品胶囊(内包装)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不健全。2010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上述“标准”一方面略显滞后,到2010年才明确一个宽泛的标准,不知道有多少吨工业明胶已经通过“胶囊”吃进了人们的肚子。另一方面,即使是有了“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衡量、检测和制约机制。药厂随意性极大,检测与否完全个人说了算,监管部门把关重金属铬的机制远未形成。这正是一些工业明胶企业、药用胶囊生产厂家、药厂,可以“联合”使用有毒有害胶囊且近乎于潜规则的根本原因。

    抓好了药品的“核心”和内部成分安全,却忽视了外部的“皮”的质量,就犹如忽略了一个“导致输掉整场战争的马掌钉”。这个道理并不复杂,食品药品监管者不能光将眼光盯着“包子馅”,“包子皮”出了问题同样了不得。

    工业明胶堂而皇之进入药用领域,凸显监管的滞后与麻木。在时下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问题高发的情况下,紧盯主要环节的思路可以肯定,但现实却是高发的安全问题证明一些监管者就连“内部的馅”的监管也没有做好。对药品食品的“内部部分”监管不到位,对外部的“皮”的监管又漏洞百出,失职的严重程度毋庸置疑。

    相关文章:

    多家知名药企被曝使用铬超标“毒”胶囊

毕晓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16日 05 版

银行业高利润时代走向终结
不能只盯“包子馅”忘了“包子皮”
海南一公司1.7亿元资产归属成悬案
银行公示只告知
收费项目还不够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亟须明确
川西南大熊猫栖息地启动造林项目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