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油价上升和高铁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航空公司业绩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CFP供图
4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所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北京首发,该书首次提出“大能源观”概念,阐释了电力在能源战略中的中心地位。刘振亚在书中提出:“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电力在其中居于中心地位。制定实施能源战略,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
这一说法引来各界专家的热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对“以电力为中心”的说法表示赞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表示,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书中提到‘要鼓励电力消费’,因为我们电力在一次能源使用效率上是高的,多用电等于减少排放”。
电力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近年来,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内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生态环保形势日趋严峻,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不断孕育发展,电力在能源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刘振亚认为,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电力。
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表示,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考虑电力能源问题,“该书从能源的产业链、能源的政策、能源的市场角度来看,是对能源发展非常完整的思考,对我们进一步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方略将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是指制定实施能源战略,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要立足我国煤炭储量大、可再生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顺应全球能源发展趋势,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点,把发电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根本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坦言:“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形成多买方和多卖方的电力市场,这个说法我们10年前就耳熟能详,但是我觉得对于电力体制改革方向性问题,后来存在着争论,认识不尽一致,在这个时期把电力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又提出来,加以强调,同时,把电力行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这样的问题,又放到电力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考虑,电力体制改革既坚持了方向,又赋予新的内容和特点。”
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
2009年电能占世界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17.3%,比1980年上升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煤炭和石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3.2和3.7个百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电气化水平都呈不断升高趋势。
我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达到21.3%,但还低于日本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我国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较大,2010年达到44.0%,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高,电能消费比重上升的空间较大。
周孝信表示,能源输送体系的建设值得关注,在输煤输电的问题上,他建议提高输电比例。“我觉得将来西电东输、或北电南输这个量还是会很大的,我们以前曾经想到30年、40年后逐渐减少,后来发现不对,这个数字在继续增加。因为我们人均用电量还比较少,现在大概人均3400度电,而美国是人均1万多度,发达国家几乎是人均七八千度。”他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西部能源必须要开发,即便西部将来自身发展需要更多的电力,相当一部分还是要输出。
刘振亚也在书中提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之间作为工业原料时的相互替代作用比较明显,但在其他很多重要领域,电能也可以对这些化石能源产生替代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认为:“把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联系起来,并且强调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关键,电能作为二次能源的关键,从保障电力角度拓展大能源观点,这对于能源协调和优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及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里清楚讲到西方发达国家已处于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消费领域对于电力需求、投资领域对电力需求和生产环境对电力需求基本平起平坐,“即便将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后,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电力能源,这对于短期投资结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以及能源消费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归根结底要发展坚强智能电网
刘振亚认为,电网建设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突出。一方面,从能源基地至负荷中心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电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另一方面,配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弱,“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供电可靠率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快发展“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炭、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资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在彭华岗看来,近些年,能源行业“走出去”的企业也在不断地增多,但是客观地说,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还有差距,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去争取各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加速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他表示,“一特四大”战略是国家电网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提出来的,“奥巴马来中国,回去也讲智能电网,这是中国创造的,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一特四大”战略是个全新的视角,这个可能有争议,无论争议如何,这个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将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产业链输配端职能变成主动参与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环境空间配置等,“我希望今后更多的能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从国家整体环境资源配置、能源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方面,主动参与国家能源建设,保障能源供给”。
本报记者 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