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大学毕业,王琳搭上开往东北的绿皮火车,靠搭车穷游了东北三省,饱览了北国风光。毕业实习,她选择了九州之心的中州河南,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把河南的景点几乎踏遍。毕业之后,她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其间利用假期去了香港、澳门、桂林和上海等地。王琳说,听和平常不一样的声音,吃口感不习惯的食物,感受属于不同地方的气味与光线,这些对于她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王琳的壮游开始于2006年下半年。那时候,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用王琳的话说是“遇到了瓶颈”。她开始向往一种“简单的、纯粹的日子”,希望可以睡到自然醒,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于是,王琳出发到天府之国成都,然后从成都入藏,又去了青海,接着回到北京,再由青岛去了苏杭、南京、上海、黄山、武夷山、广州、桂林、云南等地,然后再次由川入藏,之后去了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王琳说,她一般选择佛教圣地,因为想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净化”。王琳五次入藏,一方面是想更全面地领略当地的美景,另一方面,西藏淳朴的民风也吸引着她。最简单的例子,王琳背着包在西藏走的时候,会有当地的孩子跑上来要帮她背包。虽然是小事,却让王琳感念至今。
那时候,王琳还是一个“旅行菜鸟”,完全不知道出发之前做哪些准备,甚至不懂去网上搜一些攻略,因此,她走了很多冤枉路,也遇到过很多麻烦。从印度返回尼泊尔时,因为对签证手续不熟悉,她把自己持有的尼泊尔“一年期可多次入境”凭证误解成免签证文件,所以拒绝在边境再办理新的签证,加上语言不通,她听不懂签证官的解释,双方一直僵持,没能达成一致。王琳准备离开时,看到办理签证的地方放着一个救助当地失学儿童的捐款箱,她投了十美元进去,而这个举动恰好被签证官看到,于是叫住了她,在她的护照上盖了一个小小的三角戳。正是这个小戳证明了她在尼泊尔的合法身份,帮她在出境回国的时候免除了牢狱之灾(因为如果没有当地的证明,就属于非法入境,有可能被拘禁——笔者注)。王琳说,如果不是看到自己的小小善举,签证官也不会帮她。所以,她一直坚持“出门在外,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的观点。
一路下来,王琳也总结了一些旅行经验,比如搭车的时候要尽可能在路上多留下一些信息;到了一个地方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能妄加指摘;而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一定要与人为善。
王琳于2008年6月结束了这次旅行,定居青岛。她说,经过这番行走,原来在乎的东西,慢慢就放开了,心里解不开的症结,也慢慢解开了。因为到过很多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看到当地人乐观的心态,你会找回自己,会认清自己痛苦的根源,自然也就找到了“解药”。
现在,王琳除了经营茶叶生意,还在青岛开了一间小旅社,名曰“粒砂小舍”,供来往旅行的人们居住。王琳这样描述自己的“小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缘,背倚着石老人观光园这座青岛市区最美的山峦,往东去是古老的崂山,向西是浪漫广阔的石老人沙滩。”王琳说,不能出去旅行的时候,也能通过来来往往的住客认识大千世界。
纵然拥有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王琳依然没有停止行走。今年4月21日,她准备去墨脱徒步,然后坐车经过常规的进藏路线察察线,再徒步独龙江,5月21日返回青岛。她说,之所以在云开月明之后还继续行走,是因为“觉得还没有把风景看透,总是想把自己的眼界再扩大一些”。
王琳形容自己是“有着‘沙漠’生活和‘海洋’情结的文艺女青年”。她喜欢三毛,向往“拓展生命空间,探险世界”的生活方式。她相信:旅行会让人忘记悲苦,让人长大。旅途中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有一些事和预想的不一样,甚至发生危险。身边没有任何亲人时,你会变得独立、勇敢,并且具备不退缩的勇气。旅行是练就强大心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最能治愈人类的狂妄之病。
实习生 彭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