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4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阅读观

可以不富裕,不能太浅陋

王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24日   06 版)

    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历代先贤有关读书的格言,可能会在这一天被一再引述,用来装点这个特别的日子。

    爱读书的先贤们,不过是用智慧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那感受终归是他人的。读书的益处只有每个躬身阅读的人,才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它不需要喧闹的仪式,不需要苦口婆心的说教,只需要安静和投入。这样,一颗心才能进入一本书的世界。

    只可惜,一年又一年的阅读报告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离书一年比一年远。拿出时间来读书,在不少人眼中,显得多少有些奢侈。这多少看来,是一件不幸的事。

    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成长,青春里有太多的时间交付给了教科书。不少人是在迈过一次次重大考试之后,才有时间和心境去阅读一本本与教科书有所不同的读物,然后恍然发现了自己以往的无知。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看到《朗读手册》里这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我至今心有余悸。因为自己早年疏于阅读,几乎也没有什么条件进行教科书之外的阅读,差点陷入被“无知、贫穷与绝望”所消灭的境地。后来,在大学期间的疯狂阅读,才让自己具备了教科书之外的一些常识。

    这至少让我意识到阅读是一件严肃的事。它可以填补教科书外的知识空白,扫除教育体系之外的思想盲点,然后,才有机会做一个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当然,阅读也是一件轻松的事,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有意思的作家读有意思的书,在摆脱教科书的限制之后,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回自己。

    这或许便是阅读的价值。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阅读是没有禁区的,穿梭在各种内容中,甄别良莠的能力,自然会随着阅读的扩展和深入,提升到新的境界。在一个多元而混沌的社会里,它能让我们在自己的视野里,以自己的视角,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视点,从而去思考,去践行自己所认同的观念和价值,从中得到充实和快乐。 进而,以“不唯上、不唯书”的清醒态度和轻松愉悦的状态,在青春里自由而蓬勃地成长,在社会中担当起自身的责任。

    身处一个信息纷杂的时代,各种形态不一、价值诉求和观念迥异的信息和知识载体,正扑面而来,让人更容易被一些快速而直接的碎片化信息所吸引和包围。碎片化的信息很难给人带来系统性的知识,也不会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思考,去梳理。这些信息,会让我们前所未有地大开眼界,但也很容易令人迷失。如何从中突围,理出头绪,形成自己系统性的知识坐标,就更需要一个人能静心去阅读。这也是在网络时代,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唯有阅读,人们才能从前人的精神世界里汲取知识和营养,在当下共同分享和成长,构成一个社会的共同语言。从而可以让人拥有一颗清醒的大脑和与人为善的心态,更清醒更深入地认识历史和现实,更温和而理性地理解、关爱自己周遭的世界。惟如此,作为个体的人生才会澄澈,作为群体的社会才会透明;而消除蒙昧的个体与群体之间,才会在社会转型中找到共同语言、通过沟通、达成共识、相处和谐。

    阅读应该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与其他心灵沟通的一个途径。它与贫富、身份无关。它不能当饭吃,大多时候也不能挣钱花。但它作为精神食粮,在人困顿时,能够温暖人的内心;也能让人在得意时,复归淡然和平静。

    在阅读面前,所有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在物质上不富裕,但不能在精神上太浅陋。所以,趁着正年轻,我们有必要读一些有意味的书,做一个有趣味的人,尽力让匆忙而苍白的人生,变得充实而丰润、绚烂而生动。这也意味着,在“读书日”之外,我们需要尽力把每一天都当作读书日。

王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24日 06 版

可以不富裕,不能太浅陋
掀开历史屏风,窥望共和背影
沈星:谁说美女不读书
《影画中华》申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工程”
《朱镕基答记者问》推出英文版
缺水缺粮不缺文化
《城里城外》书写乡土文化
《科学管理——理念、方法与案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