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产业链最上游的定价权受制于人 蔬菜产销大国受制于洋种子

国产蔬菜种子如何收复失地

本报记者 雷成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25日   03 版)

    4月的一天上午,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乌龙村村民张祥和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采收“意大利菜”,然后一筐筐地往小货车上装。当天下午,这些叶嫩茎肥的“意大利菜”将被运往一家蔬菜公司,并从那里转运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意大利菜”其实就是莴苣,不过老张想了半天才想起他种了四五年的这种蔬菜的学名。他说,这种莴苣以意大利进口的种子为最佳,从而得此外号,学名反而无人提及。

    “国产种子整不成!”老张说,国产种子种出来的莴苣品相不好,味涩,“别说出口,就是在昆明也卖不动。”他指着滇池边那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棚区说:“我们这里主要是种蔬菜,都用的外国种子。”

    云南省政协委员、省政府生物产业办公室教授程达对此感到痛惜:“云南具有发展种子产业的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和气候资源三大优势,却只能白白守着资源,靠高价引进外国种子或购买品种权来发展蔬菜产业,将产业链最上游的定价权拱手让人。”

    这位云南省生物产业领域的专家经过大量调研后提出建议:政府应尽早对种子产业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充分利用云南省的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资源,加快培育蔬菜育种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蔬菜种子产业集群。

    蔬菜出口大省受制于洋种子

    官方数据显示,云南省蔬菜已经销往全球5大洲3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146个城市,供港澳蔬菜占整个港澳市场的1/3,供港蔬菜的数量和种植备案基地面积均为全国第一。

    但发展势头迅猛的蔬菜业却有一个致命的“软肋”:作为最重要生产资料的种子产业发展滞后,被外国公司抢得了先机,尤其是“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蔬菜种子,几乎全部被外国公司垄断。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昆明市呈贡种子市场采访了解到,进口种子售价昂贵,至少比国产种子低的贵出20%,高的贵出五六倍。国产种子一般按每千粒来卖,但进口种子按克卖,一些品种甚至按粒卖。比如说蕃茄,国产种子不到一毛钱一粒,进口种子却要两三毛钱一粒。

    尽管如此,大部分农民还是选择来自荷兰、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蔬菜种子。这当然绝不是因为“洋种子”包装精美。

    专营大棚蔬菜种子的经销户潘女士说:“进口种子优势明显:品种丰富,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农药化肥用量少,而且品质好,耐储藏。”她告诉记者,“耐储藏”意味着经得起长途运输,销路更广,“国产种子种出来一两天就蔫了、坏了,运到昆明都没人买。” 

    潘女士已经好几年没有卖过国产种子了。她说,国外种子公司对市场的调查细致严谨,产品更新速度快,销售政策灵活。前几年有一家日本公司的彩椒种子卖得很贵,一粒种子要一块多钱,最开始没有人买,公司就免费送给农民用。种出来的彩椒在市场上优势地位明显,后来这种彩椒种子就再不愁没人买了。

    据了解,进口种子已占据绝大部分温室、大棚蔬菜市场,只有少量大田蔬菜还选用国产种子。尽管进口种子比较贵,但产量至少高出20%,并且对准了中高端菜品市场,在国外和超市的售价也相应较高。农民们更看重品质和产量,国产种子逐渐被淘汰是市场必然。

    数据表明,我国是全球蔬菜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常年蔬菜播种面积超过2.8亿亩。2011年蔬菜产量为6.77亿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但蔬菜品种2/3以上的种子来自外国公司。仅在蔬菜生产第一大县山东寿光就有30多家外国种子公司,每年销售蔬菜种子超过6亿元。

    由于商品蔬菜种子绝大多数为杂交种,农民无法留种,蔬菜育种、繁种这一上游产业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这意味着失去蔬菜种子的定价话语权,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

    同样被“洋种子”攻下大半江山的花卉业前段日子就敲了一次警钟。几个月前受国际市场影响,百合花价格大跌,云南花农血本无归,其中占成本最大头的就是进口种球,差不多一亩地要投入1万多元买种球。

    为什么国产种子不争气

    程达曾多次考察国际大型种子公司。他看到,在一些发达国家,种子被看成是战略资源,被列为高、精、尖产业。

    “比如,郁金香的原产地是小亚细亚,但荷兰人却将郁金香培育出了8000多个品种。荷兰没有足够的土地、阳光,发展农业的条件恶劣,但他们找准了研发种子这一智力产业,专门售卖技术物化的成果。”程达说。

    他对国外种子公司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对市场的研究十分精细。就拿小小的马铃薯来说,不同的种植条件和用途对品种的需求多样化。用于炸薯条的品种糖分要控制,专门用来提炼淀粉的品种又要求淀粉含量多。国际种子公司的科研开发部、生产部、销售部分工十分明确。科研开发部主要从事品种资源收集、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配制亲本组合。新组合配制成后或新品种育成后,便交给生产部门进行繁育,产品交给销售部。销售部门负责把市场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培育市场所需的品种,同样生产部门也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科研部门,以便对亲本组合随时调整。”

    但反观我国的种子产业,由于缺乏统一布局和综合规划,未形成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主要以小公司甚至家庭为单位进行种子代繁。这些生产分散、规模小、缺乏技术指导、管理粗放的小种子公司生产出来的种子产量低、纯度不高、发芽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由于不重视检测和包装,常出现种子外观差、净度低、水分超标、种子带菌等情况,包装粗劣简陋,即便是一些高档种子,由于包装质量差也卖不出好价钱。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种子企业有10万余家,但绝大多数都只卖种子,不做研发。从事育繁种的企业只有8000多家,而其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做到培育、繁种、推广一体化的仅有不到100家。这8000多家蔬菜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到5%,根本无力与国际种子公司抗衡。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国内种子公司散、小、弱的状况与长期以来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的体制有关,“两张皮”,各顾各。

    在我国,88%的育种都在科研单位完成。科研单位没有进行市场推广的资金和人力,以前培育出了新品种,开完成果鉴定会后就束之高阁了。最近几年,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思路下,科研单位不再闭门造车,逐渐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但也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阶段。

    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常见的做法是:农科所完成育种后,将种子的父母本交给一些繁种基地或种子公司,公司又分交给农户进行增繁和扩繁,收集上来的第三代种子就上市成为商品种子。“种、管、收”各管一段,环节脱离,育种人员得不到有效反馈,种植户得不到科学的指导。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不愿花钱投入产品研发。

    3月底,云南省科技厅“马铃薯产业种子科研项目”的报名截止,没有一家企业拿到这1000万元的科技部重大专项科研资金。该项目要求申报企业为“育、繁、推”一体化、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种子公司,后来发现,在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为全国第一的云南省内,居然连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都难以找到,于是退而求其次,与马铃薯相关产业的公司均可申报。

    昭通一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土豆片公司最初表达了意向,但最后仍然没有申报。究其原因,对方说,投钱到研究品种上,投入太大,没有直接效益,风险高,成本收回太慢,宁可买现成的种子来种植。

    国产种子如何收回失地

    对云南省生物产业进行了10多年调查研究的程达认为,云南有发展种子产业的天时和地利。

    “云南具有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和气候资源三大优势,育种、制繁种条件得天独厚。”他指出,云南拥有400多种已查明的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和216种栽培蔬菜种类,分别占全国的23%和52%,蔬菜种质基因材料和育种资源极为丰富。世界蔬菜种类中绝大多数为温带植物,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的云南具有发展蔬菜产业的自然优势。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使数百种蔬菜能够全年交替种植。

    200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征镒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建起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是全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两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中心之一。程达建议,要充分发挥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将生物种质资源的巨大潜在价值转变为突破种子产业瓶颈的利器,使其为生物经济服务。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李唯奇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英美等国家,大型商业化种子公司都掌握了重要的种质资源,用高端技术培育出了许多优秀品种。而我国虽拥有优良的种质资源,但长期没有和育种工作结合起来,产业落后。该资源库收集的许多野生近源种种质资源具有优良的性状,一旦加以开发利用,将对育种作出巨大的贡献。

    李唯奇说,提升我国蔬菜育种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种子产业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让农民获利增收,更重要的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严重依赖,将农业发展的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解除粮食安全的隐忧。

    程达建议,要丰富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强化蔬菜产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品种培育,并创新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和育种的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以蔬菜和马铃薯种子产业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云南土地分散、封闭的特点及育种的三大优势进行农林作物新品种研发和育种,结合山地农业,走出一条种子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两位专家表示,国产蔬菜种子收复失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蔬菜优良品种培育需要通过不断杂交对其后代进行遴选,在不同地区多年试种后才能推广,这个周期最短也得5年,正常在8至10年。有关部门应对这一产业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

    本报昆明4月24日电

分享到:
绿地一楼盘因质量问题停工
国产蔬菜种子如何收复失地
长安银行与小微企业共成长
北京总工会推行职工医疗互助计划
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破土
国内环保领域最高奖颁奖
智能温室保障“花开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