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5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专家视线

鸽派与鹰派 服务美国利益的“两套牌”

康永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4日   09 版)

    选择战争,还是和平?是两种不同的政策路线,政策分析师们常常把美国的决策层分为鹰派与鸽派。其实,从美国历史来看,除了鹰派对海外用兵具有明显偏好外,鸽派虽然相对温和,但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底线,而“鹰鸽联合”使得战争在服务其国家利益方面更显灵活性。

    鹰派,维护国家利益难堪大任

    在美国,所谓鹰派,指的是倾向于运用军事力量或行动解决国际争端的人士、团体或势力,通常被新闻界指代政府内阁或议会中主张使用武力的“强硬派”。

    鹰派一词是地道的美国货。美国立国后,欧洲列强特别是英国,为防止这个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其霸权地位,把美国列为头号对手,不断制造麻烦干扰破坏其发展。1810年,一批建国后出生的新青年当选为第12届国会议员。他们一方面极端愤恨欧洲列强的霸道行径,另一方面对政府依赖外交手段解决麻烦的政策心存不满,要求政府以强硬的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这批“愤青”议员言行狂热、激进好战,被称为“战争之鹰”,又称鹰派。

    历史上,鹰派在美国政坛几度起伏,但从未绝迹。12届国会之后,在历届政府和国会都会看到鹰派的身影。鹰派之所以长期在美国政坛占有一定市场,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美国是一个鹰崇拜的国家,美国的国鸟是北美特有的一种鹰——白头海雕,美国国徽、三军标识都绘有鹰的图影。与鸽派相比,鹰派因其在国家安全和利益问题上立场鲜明、态度强硬,极易取悦民众,赢得支持。而鹰派倚重军事力量一锤定音解决问题的作风,更与美国国民十分推崇的“硬汉文化”十分吻合。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国总统鹰派形象的政治效用体现在:能够消除人们对其个性软弱的怀疑,树立坚忍不拔、众望所归的领袖形象。据统计,1987年,美国突袭利比亚使里根政府的支持率增加了6个百分点;1993年,美国用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使克林顿的支持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除了社会文化外,美国经济发展也需要鹰派。在美国,军工复合体这一畸形的政治结构已成为孳生鹰派的温床。通过发动战争,商场与战场融为一体,企业不但能够在战场上获得商场无法争得到的订单,还能借助战争干扰全球经济秩序,破坏竞争者经济发展环境。有资料显示,作为衡量美国经济的晴雨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阿富汗战争爆发6个月后,上升了17.9%;在伊拉克战争爆发6个月后,上升了25.6%。所以,伊拉克战争初战告捷后,人们不但认为这是鹰派的胜利,而且还是美国石油大亨的胜利。

    国家利益是战争决策的重要动力。鹰派虽以国家利益捍卫者自称,但因其追求的是一种速效的、眼前的利益,战争暂时也许会为国家或某些利益集团带来好处。但从长远看,鹰派单纯运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谋求国家利益的作法,不但是一种“军事冒险”,更有可能对国家根本利益造成损害。

    小布什政府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鹰派色彩最浓的政府,其鹰派领军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经常引用芝加哥黑帮老大的一句口头禅阐述其政策立场:“道理再多,也不如带把枪有用。”

    对于由鹰派主导的美国政府,埃及前外交部长梅尔私下认为:“这种政府内部有太多的空想家、纸上谈兵者和武断的人。他们的头脑里只有对抗的逻辑,而且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有理。这个国家过于信赖自己的权力,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不能分辩出什么是自己的真正利益。”

    正因如此,鹰派政策往往不但不会给美国带来持久和平和长远利益,反而使国家屡陷战争危机。

    鸽派,并非和平天使

    与鹰派对战争的狂热相比,美国的鸽派主张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对使用武力解决冲突持谨慎态度。新闻界常用“鸽派”指代政府内阁或议会中的“温和派”。

    “鸽派”称谓来源于《圣经》故事,与橄榄枝同为和平的象征。就本质而言,鸽派与美国主流的“硬汉文化”几乎格格不入。通常情况下,只有在鹰派使国家陷入危机或国家实力下降的情况下,鸽派才会以救火队的形式获得领导权。一旦获得权力,鸽派也不得不重新塑造其政策立场。

    越南战争的决策者约翰逊竞选总统时,把对手称为战争贩子,毫无鹰派迹象,但就任总统后却判若两人。他指示白宫首席新闻秘书,一定要把自己描绘成“得克萨斯州的大块头”,要高大威猛,要勇敢坚定。

    在美国,鸽派为了适应国内社会主流文化的需要,努力塑造自己看起来像鹰派一样“尚武”的形象。不同之处在于,鸽派虽然尚武但不好战,它们在运用军事力量时更加强调理性。

    美国职业外交官、冷战期间美国遏制政策的正式发起人——乔治·凯南是典型的鸽派人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反对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挺进;越南战争爆发后,他又是反对越战的主要人物之一。历史学家认为,乔治·凯南绝不是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之所以不赞成美军进入越南,绝非坚信和平谈判能够解决问题,而是认为美国在越南的利益根本就不值得美国劳民伤财。

    在“屁股决定脑袋”的官僚文化中,军队作为战争工具常常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鹰派”。实际上并不然,美国的鸽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主管外交与谈判事务的外事部门。

    与毫无战争经历的文职官员相比,军人作为战争的亲历者更加明白“慎战”的道理,更会选择鸽派的政策立场。美国社会学家亨廷顿认为,在战争问题上,美国军人的典型心态是:“他们虽然愿意为战争做准备,但却不愿意发动战争。”因此,当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倾向于使用武力时,职业军人总会对战争流露出一定的反对态度。

    美国四星上将鲍威尔两次参加越南战争,对战争的残酷性具有切肤之痛。战后,他无论是担任参联会主席,还是国务卿,在海外用兵问题上都持相对谨慎的鸽派立场。

    对此,战略专家李际均中将认为:“赖斯、拉姆斯菲尔德等新一届白宫班子里的高官,不像鲍威尔那样懂得兵凶战危,他们深受美国高傲自大的传统的影响,容易因对行使武力的过度自信而失去对目标和手段的理性选择。”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结局看,问题果然被其言中。

    鹰鸽一体,最有效的政策路线

    美国的鹰派与鸽派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利益的两种政策路线的提倡者,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只是因为各自运用的手段不同,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政策结果。在实践中,美国的决策者日益认识到,制定政策时,“鹰”离不开“鸽”,“鸽”离不开“鹰”,只有鹰派、鸽派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捍卫国家利益。

    其实早在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其《国情咨文》中就提出:“在总统的徽章上,美国之鹰的右爪抓着一根橄榄枝,左爪抓着一把箭。我们必须给予两者同样的注意。”只是后来的决策者往往只注重左爪的箭,忽视右爪的橄榄枝,逐渐把美国变成了一个斯巴达国家,使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自立国以来,从未建立过单一的鹰派政府或者鸽派政府。即使是小布什政府,采取的也是鹰派、鸽派混合搭配,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的是鹰派、鸽派相结合的双重路线。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双重路线可以让总统在确定国家政策时游刃有余:一方面保持温和的形象,能够尽可能地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减少鹰派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坚定执行鹰派路线,能够推翻萨达姆政权,迅速达成既定目的。

    从鹰派与鸽派的互补性看,鸽派利用的是国家软实力,不但能够为鹰派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能够对鹰派起到力量倍增作用;鹰派利用的是国家硬实力,不但是鸽派温和政策得以推行的重要保障,而且通过鸽派往往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当前,是否“会打”鹰派与鸽派两套牌,已成为国际斗争艺术的重要体现。一国政府若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拓展国家利益的职责,必须采取两种策略,运用两种手段。既要有鹰派的强硬立场,还应具备鸽派的灵活性。只打单牌,必输无疑。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康永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04日 09 版

80后王牌飞行员夺得“金头盔”
鸽派与鹰派 服务美国利益的“两套牌”
《军人保险法》:让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