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盔”,流金溢彩。与真实的战斗机飞行员头盔一比一比例,只因原本的洁白镀上了光芒四射的金色,故冠名“金头盔”。
为检验新战机的战斗力水平,去年底,空军首次组织三代战机同型机空战比武,全空军新战机部队均参加。从层层比武中拼杀出来的100余名尖子飞行员决战蓝天,争夺象征中国空军新战机飞行员职业最高荣誉的“金头盔”。
大战之后,有10人被空军评为对抗空战优秀飞行员,荣获空军首次颁发的“金头盔”奖。成都军区空军(以下简称成空)航空兵某团飞行大队长、一级飞行员、空军少校蒋佳冀是其中之一。1981年6月出生的他是10位夺得“金头盔”的新战机飞行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蒋佳冀—JJJ—歼击机
1999年6月,18岁的蒋佳冀从成都市第五中学参加招飞时,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成绩位列年级前8的他正在考虑,报考西南交通大学呢还是报考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呢?学什么专业好呢?
听说空军和民航同时在招飞,“视力特别好”的他好奇地“去试试”,没想到两边都通过了,还在四川省100余名通过招飞的应届高中生中,获得心理品质测评最高分。民航率先把他纳入了招收名单。
随后的一天,当物理老师的母亲和他一起填高考志愿,在用智能拼音输入法打他的名字时,偶然发现“蒋佳冀”和“歼击机”的拼写竟完全一致:蒋佳冀——JJJ——歼击机。
“儿子,报空军!”儿子降生18年后才发现的“惊天契合”,让母亲坚信高大帅气的独生儿子“就是为当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而生的”。“我也想开战斗机。”1999年8月,开朗阳光的蒋佳冀满怀向往,踌躇满志地步入空军某飞行学院。
然而,刚进预校时,蒋佳冀的1500米体能考试距优秀标准相差两分钟。为攻克这个难关,好强的他每次训练都认真对待,从不以任何理由偷懒。日积月累,他从队伍的后面慢慢超前,开始领跑了。毕业考核时,他这项成绩比优秀标准还少了30秒。
枯燥深奥的航空理论首先就需要背记,而这又是他的弱项。攻克弱项的唯一方法就是“付出更多”。别人休息时他还在背,反复强化,多琢磨,深研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脑子里过电影”,白天学了什么,第二天准备做什么“都过一遍”。
飞天路艰苦崎岖,随时面临淘汰。但爱琢磨的蒋佳冀却在同批战友中,所有科目、改装所有机种均第一个放单飞。表面上看他似乎没费多大劲,其实,他的诀窍就是多琢磨,不懂就问。开始新科目前,他没弄明白就不停地想、不停地问,“直到飞得满意才放过去”。这个习惯他一直延续至今。
“因为爱它,就想让它成为你的。”飞行,对“充满霸气”的蒋佳冀来说,就像恋爱,充满了激情。
凭着这份“爱的激情和善琢磨的好习惯”,蒋佳冀在同批学员中脱颖而出。
他告诉笔者这样一件趣事:在航校有个姓曲的飞行技术检查主任,对学员要求极其严格,很多学员在他手下惨遭淘汰,人送外号“曲一刀”。蒋佳冀放单飞的第二个起落恰恰安排跟“曲一刀”飞,“从来不怕跟领导和教员飞”的他,按照精心准备飞下来,“曲一刀”竟情不自禁地大声夸奖:“飞行天才!好!没问题!”
“我是在表扬中成长到现在的。”蒋佳冀自信地笑了,“其实,就是问得多,想得多,让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
放弃轻松,改飞新型战机
2004年7月,他顶住教员“留在飞行学院当教员”的劝说,分到成空航空兵某团,圆了母亲和自己的“歼击机”梦,还在同批战友中第一个成长为能飞长机的飞行员,并当了中队长。那时他“感觉不错”。
然而,在一次执行空中对抗任务时,他驾驶的二代战机刚进入待战空域,就被三代战机锁定,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摆脱。
那一刻,“当新型战机飞行员”的梦想就始终纠缠着蒋佳冀。
2006年底,25岁的他放弃提升飞行副大队长的机遇,从新飞行员做起,参加新型战机改装。蒋佳冀坦言,严格按数据飞行是很累的事,但他每次飞行都尽最大努力,明确每个科目的意义,珍惜每个飞行架次,飞行中的每个环节都精心准备,飞行中的每个动作“都不含糊”,飞行结束后,对每个飞参数据、每个视频都细细研究,“使自己飞一次进一步”。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这是蒋佳冀的座右铭。“每一个量变都积累着,才有以后的质变。”他说。2009年9月,在同批战友中,他第一个完成新型战机改装任务,并作为唯一刚改装新型战机的飞行员,全程参加空军体系对抗(指空军多兵机种联合对抗——作者注),“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体系对抗,什么是战术战法。”
2010年隆冬,蒋佳冀所在团首次新型战机某型中距弹实弹打靶。蒋佳冀被确定为首号“空中杀手”:担负首枚单机发射任务,同时为打第二枚的教练机做备份。如教练机未打中,紧急升空再次射击。
“靶机在空中只能飞15分钟。我很清楚这紧急意味着什么。”打靶前,他精心研究导弹性能和武器使用细节,反复演练操作动作,把距离精确到公里,把时间具体到秒。
那天,碧空如洗。蒋佳冀驾战鹰闪电般刺向湛蓝的天际,按预先准备,迅速锁定目标,按动发射按钮,导弹喷着火舌逼近,靶机瞬间凌空开花。
“××号机武器系统故障,备份机紧急升空!”凯旋的他,正仰望碧空欣赏教练机射出第二枚导弹呢,耳机里却传来塔台指挥员让他马上再次升空的命令。
此时,靶机在空中逗留时间已不足10分钟。刻不容缓!他冲上战机,一飞冲天,驾战机跃升到6000米高空,搜寻,截获,发射。靶机在空中再次开花。
就是这一手,成为他和空军众多顶尖空战能手争夺“金头盔”时的“必杀技”。
巅峰对决,只想战胜
去年,争夺“金头盔”的空战比武首先在各新战机基层部队展开。蒋佳冀所在团根据执行重大任务时的战绩,粗选出16名比武骨干,蒋佳冀入选。随后是循序渐进地展开针对性训练,互为对手进行空战比武,最后选出8人参加全空军的比武。蒋佳冀成为八分之一。
“那段时间天天打,打了多少场,已经记不清了。最终确定的8名选手不是选出来的,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他回忆说。
2011年底,经过层层角逐产生的全空军百余名精英飞行员齐聚演兵场,展开“金头盔”争夺战。
此次比武规则严密。对抗,在同型机间展开;战场,按机型分布在齐鲁大地、塞外、江南3个机场;对手,临战前抽签确定,抽到谁是谁;比武,分淘汰赛和循环赛,抽签决定对手后,先打淘汰赛,胜出才能参加循环赛。
打循环赛,要和所有队交手,每名选手既要进行一对一对抗,又要进行双机对抗。每次对抗,互换攻击位置各交战两次,也就说共要打4次;分数,首发命中、双方同时击中、一方击中三种情况的得分都有明确规定;分数,累加每仗总得分;评委,包含军械、火控等各专业的专家,用飞行实时传输系统回放态势,力求客观、专业。
“淘汰赛是残酷的。一仗定输赢。一轮下去就淘汰一半。”为确保“金头盔”争夺战的“入场券”,各单位都把最强的选手用在第一轮。蒋佳冀的“强项”是一对一对抗,所以被用在淘汰赛的此项比武中。
蒋佳冀所在的成空代表队在淘汰赛中胜出,接下来是循环赛。
“循环赛是艰苦的,要一仗一仗打,还要求战友协同作战。”按规则,蒋佳冀淘汰赛已打了一场一对一,循环赛必须进行一场一对一、一场双机对抗。双机对抗前,他和副团长刘伟排兵布阵,出击时机一秒一秒推演,一节一节协同。
此次对抗比武还有一个最重大的突破:首次取消高度差,即“取消高度差的自由空战”。通俗地说,就是在天上随便打,只要战机与战机之间的间距大于300米。
“就是真打仗!意味着风险更大,争夺比以往更激烈。”蒋佳冀解释说,空中情况瞬息万变,飞无踪影,打无定式,恰恰是这听似简单的“自由”,是对飞行员最苛刻的“试金石”,“比的不仅是技术、战术,更多的是勇气、智慧和心理素质。”
一位“金头盔”争夺战的组织者说,能站在这次空战比武擂台上的精英飞行员,“都是身经百战拼出来,杀出来,练出来的”,因而,这“是一次巅峰对决”。
“拿出应有技术,体会空战快乐!”一向好胜乐观的蒋佳冀临战心态平和。之前,他进行了细致的战前构想:认真研究对抗空域特点和对手战机性能、干扰手段。从起飞、进入待战空域到躲避敌导弹、雷达,再到发现目标、干扰、摆脱、追踪、攻击等环节,多种作战预想“都在脑海里装着”。
打得最苦的循环赛一对一对抗开始了。对手,是飞行时间、阅历都优于他的精英飞行员。对抗中,对手首先发现蒋佳冀。对手见自己有2000多米的高度差优势,向下急转想“咬尾”攻击。那一瞬,蒋佳冀一个急斜斤斗机动,迅速占据高度优势,并根据速度判断,斜半滚急转机头截获对手。激战中,大速度急转抢先,过载超过7个G,接近了战斗机的性能极限。
“那相当于7倍于自己体重的重量压在身上,下来手臂都是酸的!”他紧锁着眉头说,“高度紧张,特别专注,只想战胜!谁都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锁定、第一时间开火。”
这是自由空战的魅力,也是“空中杀手”们生理和心理面临的极限挑战。从淘汰赛到循环赛,蒋佳冀打了3场。两场一对一,一场双机对抗。每个人每场的分数是不公布的,但蒋佳冀表现极其精彩的一场被“透露”:总分48,他得了42分。
“‘金头盔’是荣耀,是肯定,绝不是骄傲的资本。毕竟没有经历实战检验。”蒋佳冀率真一笑:“我还不到31岁。这才哪儿到哪儿呢?”
飞1小时,研究3小时
“贴近实战,真打实训,越来越感到自己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这次对抗下来,蒋佳冀和战友们都有一个深刻的感触:比武定格了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血性、勇气和技艺,展示的却是空军训练模式转变使部队训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高难度、大强度、实战化针对性训练给战斗力带来的提升。
“这次比武全空军才评出10个‘金头盔’,成空就夺得5个,就得益于这种实战对抗。”成空一位领导感叹说,“左宗棠有句名言:‘素练之卒,不足久战之兵。’说的就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其战斗力不如久经沙场的队伍。”
成空部队自2006年初春,便把对抗训练贯穿于实战化训练全过程,每年“空战”时间占训练总时间的80%以上。同型机间、异型机间,强强对抗的硝烟从未散尽,“升空就有对抗,训练就是打仗”的理念,已融入官兵血脉。“每个飞行员都想着战胜对手,谁都不想成为靶子”。
“每次训练都是真打仗。每场对抗的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金头盔’争夺战。”蒋佳冀从2006年底改装新型战机起,亲历了成空对抗训练常态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成熟”。
2011年初夏,蒋佳冀参加空军体系对抗演练,两个编队参演,他担任其中一个编队的长机飞行任务。驾机起飞后,他立即保持无线电静默,以50米至150米的高度,贴着沙丘超低空飞行,迅速突入“敌”重兵防守的核心地带,成功突袭“敌”地面目标。返航途中,还摸到“敌”地空导弹部队的前沿阵地。那次,他突防成功1个架次,突击成功两个架次,夺得师“对地突击能手”。
“我们的战法都是经过实战得来的。飞1小时,用3小时研究。每次对抗结束,才是训练的开始。”他说,这种研究,涵盖战法、弱项和改进方法,“一切都是为了练招式”。“未来空战是没有套路的。现在知道每个招式的意义,战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把“金头盔”收藏进书柜,蒋佳冀又进入飞行、琢磨和“过电影”状态。“获得‘金头盔’是我一辈子的荣誉,但它已是过去的事了。我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他说。
胡晓宇 图片:朱晓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