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部分青年医生认为:医患交流时间太短

实习生 陈竹 本报记者 周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8日   05 版)

    医患矛盾不仅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也在医生群体中引起了讨论。

    日前,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历时5个月,针对医患矛盾,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五官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等医院的47名在读医学生、实习医生、轮转医生和在职青年医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这些青年医生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学生基本都经历过医院的工作或实习,他们当中不少人来自外科、儿科、产科、急诊科等医患纠纷高发科室。

    他们普遍觉得,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除了医保体系不完善、医疗资源缺乏外,也是由患者专业知识缺乏、不理智、对医生不信任,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不够客观造成的。

    “穿着白大褂的时候,感到没有安全感。”数名受访者表示。

    医患为何互相不信任

    在华山医院老年科住院医师吴征瑜看来,医患纠纷最关键的起源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你要把你的生命交给医生,又对他不信任,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不少误会是因交流时间太少造成的。今年是张卓君在华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轮转的第二年,他目睹了不少病人及家属与医生吵闹甚至打人的事件。有时病人排队时间久了也有意见,会抱怨说:“我快死了,你们怎么还不来?”有时实在没有空余床位,家属就会说:“你们这么大的医院,怎么可能没法给我们提供一个床位?”有的病人发烧,吃了医生配的药后没有迅速好转,甚至会过来恐吓医生:“我吃药已经三天了,烧一直没退,如果今天下午再不退下去,我就叫我的哥们儿、兄弟过来揍你!”

    虽然有许多问题,但参与调查的医生普遍认为医患之间仍以和谐、良好的关系为主。但这些好的部分似乎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担心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炒作、歪曲事实,激化医患矛盾,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

    “发生好的事情的几率大,但是媒体从来不报。”中山医院放射科基地轮转住院医师万方说。

    “有的媒体遇到医患纠纷的新闻,往往在事情真相出来之前,就已经给事情定性了。”33岁的中山医院主治医师傅士杰说。

    更强调自我保护

    医患纠纷的种种见闻,让年轻的医生们提高了防范意识,开始强调“自我保护”、“风险规避”、“有效疏导”。“在15年前、20年前,医患关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紧张的时候,一个负责任的医生是肯为病人治好病去冒险的。但现在你要找一个肯为病人冒险的医生则很难,因为我为你冒了险,反而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妇产科医院住院医师肖喜荣说。

    对医生来说,要保护自己,就要详记录,多交流。中山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史晓芳说:“对病人家属要尽可能把病情交代清楚一点。比如说阑尾炎开刀,要说可能会引发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甚至是休克、死亡。如果跟他们说阑尾炎是小毛病,医生开刀那么多次,不会有事的。术后万一出了事情,就麻烦了。”

    大六学生孙峰正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实习,他觉得,能把医患关系处理好的医生一定是善于倾听的医生。“医生在和患者接触的时候,如果能多花点时间和他聊聊,体现出病情之外的关怀,就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

    中山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谢冲强调,在急诊看病的时候,任何重要的决定都要病人签字。如果不签字,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就是医生的责任,就会引起纠纷。

    “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应给予人文关怀。”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表示,如果医生能够在诊疗过程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医患关系就能得到改善。

    有人不想当医生了

    肖喜荣所在的产科,一年发生七八十起纠纷,即使非常有名的专家,也曾遭到围堵和跟踪。这位胸怀一腔热血从药学专业转到医学专业的青年在第一次遇到医患纠纷时,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甚至想过放弃。肖喜荣说,医生每经历过一次纠纷,短时间内都会有不想做医生的想法,他的一些很优秀的同学,已经不做医生了。

    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贺木兰觉得,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还没到不能调和的地步,毕竟讲道理的人多,不讲道理的人少,医生和病人应该是朋友关系。“现在我还是把患者都当成朋友一样的,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也变得很冷漠,那么就考虑改行算了。”

    留下来的人,对于某些科室、岗位也会产生排斥、躲避心理,尽量避免“高危”科室。一位匿名受访者表示,有些同学会选择事故发生率较低的科室,比如眼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像儿科这样高风险的科室,很难招到好的毕业生。

    中山医院内科住院医师童琳说,虽然看到有的人转了行,但自己并没有同样的想法。她认为,能够帮他人减轻痛苦,还是有成就感的。

实习生 陈竹 本报记者 周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08日 05 版

调查显示:多数中国医生对薪酬不满意
调查显示:仅一半美国医生愿意继续从医
部分青年医生认为:医患交流时间太短
我们厂子拆了 补偿却被镇政府拿了
深圳法院“改造”判决书
南京拆除两座居民区内液化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