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胡同记者”张刚:转念天地宽

实习生 谢亚美 本报记者 郑燕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18日   08 版)

    张刚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他喜欢研究调查性报道,崇拜揭黑记者和战地记者。可没想到,2000年到《齐鲁晚报》入职时,张刚接到通知:跑社区。

    他一下子迷茫了。“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没住过社区,教科书里也没教过社区新闻,这社区怎么跑?”张刚回忆道,“那会儿,济南的老旧社区多,社区里老头儿老太多,整天从他们那里找新闻,这不得把自己的记者梦毁了吗?”

    “要么逃跑,要么转换思路做下去。”逃离记者这个行业,张刚当然不舍得,于是只能转换思路去适应。这一适应,就是9个月。

    拿着一张地图,骑着一辆自行车,张刚跟最初联系的济南市槐荫区的12个街道办事处、120多个居委会渐渐熟悉起来。在和居委会的人聊天时,他发现了社区里一件件动人的故事。从最初不知道社区新闻该写什么、怎么写,到“把小人物的故事当做突破点”,张刚的稿子开始密集见报,他也开始被称为“胡同记者”。

    “老牛去年‘七一’走了。”说这话时张刚眼圈一红。多年前,在槐荫区振兴街采访时,居委会主任韩秀芝把张刚领进了牛汉武的家。老牛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妻子赵俊英辞去厂长职务,一边侍候丈夫,一边靠卖包子维持生计。在赵俊英的悉心照料下,老牛奇迹般地苏醒了。长篇通讯《真爱唤醒植物人丈夫》见报后,读者纷纷给老牛家捐钱、送轮椅。此后,到社区采访,张刚总要到老牛家看看,有空就推着老牛出来走走,用过的旧报纸也定期给老牛送去,让他剪报纸做康复训练。妻子牛晓玲也经常跟着张刚一起去看老牛。

    鉴于张刚在市民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齐鲁晚报》开辟了“张刚在您身边”专栏。这是《齐鲁晚报》创刊以来第一个以记者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张刚“社区记者”大名片也挂进多个社区。2004年年初,《齐鲁晚报》成立“张刚工作室”,从一个张刚发展到一群“张刚”。

    张刚工作室除了报道社区新闻,还启动了冬天送暖、助贫迎春等活动。现在的张刚工作室团队,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从选题的先期调研、策划组织,再到具体实施、后期写稿,全由社区记者这个团队来承担,一些大的活动报社编委会都要靠前指挥。2010年3月7日,《齐鲁晚报》正式启动新闻服务社区项目——“张刚大篷车”,张刚服务社区的平台再次升级。

    “张刚大篷车”每期活动,既是对百姓贴心的服务,更是当下百姓最关注的新闻。张刚大篷车首站是联合济南市质监、工商部门,进社区为居民进行食品安全监测,一推出就得到居民好评。在百期座谈会上,张刚大篷车与25个职能部门达成共建协议,并在社区建立共建联系点,在公交车厢设立流动大名片,与济南公安共建联系点,携手解决百姓的难题。

    “走转改”活动开展后,张刚大篷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济南市百个社区建立起大篷车联系点,并将大篷车开出济南,开到全省,陆续建起了8个爱心图书室。

    “国内社区发展不平衡,社区新闻也是这样。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往前走。”张刚对未来社区新闻的发展很有信心,也一直想推动媒体的社区服务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今年3月18日,由张刚工作室牵头组织的齐鲁志愿者服务团正式成立。现在每个周末,齐鲁志愿者都要走上街头,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

    本报济南5月17日电

分享到:
“胡同记者”张刚:转念天地宽
安徽座谈学习贯彻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精神
《党建》iPad版将亮相深圳文博会
反腐创意进商家
《俞秀松传》出版
空巢“燕儿飞”
加多宝强调凉茶依然正宗
共青团中央机关召开交流会
创业路上风景美
人民警察 青年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