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位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曾参与工程博士学位论证和调研工作的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镇,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工学博士与工程博士的异同,前者侧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工程实践,但要求都很高。
不过,另一所“985”高校研究生院的负责人对工程博士则有点信心不足。“如果各方面认识不到位的话,今年9月开始试点招生培养的工程博士一不留神就会步入工程硕士的老套路,被社会各界低看一眼。”
和这位负责人一样,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工程博士,企业界也是忧心忡忡。对于工程博士将来会不会被矮化的问题,多数“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纷纷表示“太敏感”,不愿意正面回应。不过,有一个特例,他就是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学东。
“试点培养工程博士,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传统的观念不打破,工程博士就难以逃离被矮化的命运。”郭学东希望试点招生的“985”高校与企业高度重视工程博士的培养工作,尽可能地规避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一些“败笔”,从起步阶段就要做到让社会欢迎与尊重。
考不上学术硕士的人才去读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
简单地梳理一下国内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与路径就会发现,企业界对工程博士被矮化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
我国设置工程硕士学位的动议开始于1984年,直到1996年才批准9所高校面向企业招收在职人员培养工程硕士,试点过程中确实培养了一批深受企业器重与社会认可的工程技术骨干。但从2009年开始,工程硕士的社会地位发生了逆转。
2008年12月9日,为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给应届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原有200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报名参加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这5万个名额中,相当一部分的计划指标用于了工程硕士。
北京一所“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说,2009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的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工作在2008年11月14日完成。在招生考试之前,突然宣布扩招5万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让高校和考生都非常被动。
据透露,各高校在录取工作中并没有把新增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是按考生原先报名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果考生没有被所填报专业录取,成绩又比较优秀且服从调剂,就被招收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由此,在社会上形成了考不上学术硕士研究生的人,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氛围。
与此同时,国家扩招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脚步并未停止。2009年少数几个专业的专业硕士招收只占全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7%,而今年专业硕士种类已达39个,占到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的30%,预计到2015年将占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的半壁江山。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研究员胡伟武说,扩大工程硕士招生比例、试点培养工程博士都是战略性举措,但是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不改变,学制、待遇不一样,最后的培养结果将与国家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胡伟武说,从生源质量来看,80%左右的优等生集中在硕博连读、免试研究生群体,这部分学生首选是攻读学术学位研究生。只有淘汰下来的才去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况且,学术学位研究生有些是公费,即使不是公费,也有较高的奖助学金;而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不但要自己掏学费,而且学费不低。
谈到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差异时,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工学博士付宏渊说,很明显的就是,工学硕士学制三年,工程硕士学制二年。
在一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企业担任高管的朱先生说,企业对工程博士需求量非常大,可真正落实下来的非常少,因为优秀人才第一选择大多是攻读学术学位研究生。
校园“圈养式”的博士培养方式无法满足企业需要
针对这种状况,中央领导对工程博士试点工作作了批示,要求社会各界树立工学博士与工程博士都是高水平优秀人才的意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只是培养目标、评价方式不同,要以攻读工程博士为荣。
如今,我国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对各类工程领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兼任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的胡伟武说,我们的科研不能老是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而是应该从国内需求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更多的原始创新。这就是工程博士的用武之地。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了解,国内很多学术型科研项目立项报告呈现“三步曲”的现象:第一步,美国人在干什么,国际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步,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的;第三步,纵观国内研究团队与水平,当数我最好。目标就是争取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与资源。至于能否出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另当别论。
北京一所“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认为,从本科到工学博士,从一所大学校门跨至另一所大学校门培养高端人才的做法需要改革与创新。很多博士是在校园“圈养式”的环境下,跟着导师做研究课题,以论文为本,远离生产实践。
“把过去10年的论文烧掉,对这个专业可能根本没有影响,大量的研究论文缺少创新成果。”胡伟武用参加全国两会的见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到GDP总量,小到水稻增产多少,都会提得非常具体与明确,就是从来不会提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其实,国家高层非常清楚,论文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水喝,更不能当做资源、资金去扶贫。”
现在之所以出现工程硕士、工程博士被矮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科技界掌握话语权的人大多数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因此在评价工程研究型人才时,有时难免会出现偏颇。
一直参与工程博士论证工作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刘惠琴博士说,今年25个试点培养工程博士的单位并非都参加了前期的调研工作,个别试点单位难免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实际上,美、英发达国家都对工程硕士、工程博士高看一眼,他们的培养学制长,在社会上的待遇高于工学硕士、工学博士。
不能把工程博士当做廉价劳动力对待
部分“985”高校教授之所以抵触工程博士的试点,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招收学术研究生直接是为自己“打工”,研究成果一般属于导师。可招收、培养工程博士,学生都是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研究课题、经费与成果毫无疑问都是属于企业的,无法直接体现导师的研究成果与社会价值。
“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的现象,在国内高校中确实存在,但不是主流。”有“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导师千万不要把这种惯性思维带到工程博士试点工作中来。
一些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企业认为可用工程博士这顶“帽子”留住人才,稳定科研队伍。即只要科研人员老老实实、任劳任怨地在企业干,就奖励你去读工程博士。
对此,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孙也刚指出,企业不从培养工程领军人才的高度出发,把工程博士当成解决技术骨干学历捷径的做法也是不妥当的。同时,也要防止“985”高校导师把工程博士当成劳动力、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出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说:“工程博士是一个新生事物,要把握好定位,高起步,敢于试点、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本报记者 李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