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到北京少年宫看“故事爷爷孙敬修”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22日   09 版)

    本报讯(记者王晶晶)“嗒嘀嗒,嗒嘀嗒,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伴随着熟悉的旋律,5月20日上午,“故事爷爷孙敬修”展览在北京市少年宫开幕。不过,当年听广播的“小朋友们”已大多为人父为人母,站在他们身旁的“00后”对于孙敬修的声音并不是特别熟悉。

    “我们一听就特别亲切,可他们不太知道。”展厅里,一位家长边感慨,边伸手抓住在旁边跑来跑去的儿子,“别喊别喊”。

    此次展览展出了孙敬修家属及生前好友捐赠的记载孙敬修生平的档案、照片、声像资料等3800余件,特别是其在北京汇文第一小学做教师时的教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表以及在病床上写就的遗嘱等资料,是孙敬修在1990年去世后第一次以展览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1932年,孙敬修开始在广播电台讲故事的生涯。那时,他还是汇文一小的一名普通教师,总是利用周末,给留宿的小朋友们讲故事,帮他们排遣寂寞。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正式向全国各地少年儿童播送,节目开始前的那段旋律以及孙敬修的声音,留在一代人的回忆里。

    上世纪50年代就读于汇文一小的学生杨树芬还记得,那时,孙敬修是她的美术和音乐老师,每个星期六晚上,他都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校园里的学生一起度过。小学毕业后,她很少有机会再见到老师,却总能在收音机中听到孙敬修熟悉的声音。

    “文革”后,当杨树芬从电视上看到消失许久的孙敬修重新出现时,发现他的“头发全白了,也清瘦了,但精神依然如故,讲故事时还是连说带唱”。“7岁的儿子也从广播里听到了您的故事,我告诉他,这是爸爸妈妈的老师,你应该叫他孙爷爷。儿子记住了,逢人便说。”1979年年底,杨树芬给老师寄去一封问候的信,在信中她这样写道。

    这位全国小朋友的“爷爷”,在家时却很少有机会给自己的儿女讲故事。在孙敬修的儿子孙全来印象中,那时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没什么区别,只有周末到学校去,才能听到父亲讲故事。

    1990年,89岁的孙敬修在病榻上写下遗嘱,要求把出版、录音所得报酬中的1万元捐赠出来,奖励善于讲儿童故事的人。遗嘱最后一页的字迹已经十分潦草,只能依稀辨认出“咱们为孩子们造福吧”几个字,但是这个心愿一直延续至今。

    展览现场,一位名叫李烨明的小朋友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了孙敬修讲的故事,他在留言簿上写下“我喜欢孙爷爷”几个字后,还画了一颗爱心和一张笑脸,由于年纪太小,“喜欢”两个字还是用拼音拼出来的。

    据悉,该展览由北京市档案局与北京市教委联合举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1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22日 09 版

《舌尖上的中国》: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
单霁翔:公众是故宫的主人
罗哲文:一世书生终无奈
到北京少年宫看“故事爷爷孙敬修”
“从延安走来”大展走进中国美术馆
中国秧歌节三度唱响山东胶州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