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浙江省永康市,阳光爱心社的一场公益活动又在欢笑、泪水和感动中圆满结束了。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看着伙伴们有些疲惫但灿烂的笑脸,感动和骄傲,忍不住涌上了心头……
为了这场活动,从四月中旬开始,我们几乎将业余时间全耗在了这里,无数次的网上敲定流程,开会讨论,论坛发布……我也为了这个活动和即将到来的“六一”贫困儿童逛杭州的活动,暂停了我的销售工作。
我走进爱心社已半年了。 2011年的11月,我上网逛论坛时无意间发现了阳光爱心社,看到他们的志愿者征集帖,我带着好奇心参加了那次活动。我发现,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团队,他们与贫困的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着。哪怕孩子的头发脏得成了团,衣服裤子破了洞,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仍然会与他们开心地拥抱,然后手牵着手散步、谈笑。
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80后。他们热情,简单,快乐,有爱心。这些不同行业、不同个性、不同背景的年轻人,为着一个善念,一分坚持,汇集到了一起,带给彼此许多泪水、感动,当然还有快乐。
我们的社长徐美儿,看起来像个大笑姑婆。美儿本是一个偶尔玩玩摄影、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小护士。但因为一次机会接触到贫困儿童,让她对这些孩子有了一分割舍不下的牵挂。那些让她泪流不止的孩子,使她无法漠视,无法远离。2009年7月,徐美儿开始了一人一相机的调查、帮扶工作。“我没有财力将这些孩子一个一个帮助了,那我就做一座桥吧,一座爱的桥,一座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近这些孩子的桥。”美儿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着。为了真实展现孩子的状况,她一下班就一个人背着相机往孩子家里冲,甚至一连几个晚上住在孩子家里。
这样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可由于工作繁忙,有些曾经一起的朋友相继离开了,但是更多的志愿者却陆续加入进来。他们于2010年7月6日成立了阳光爱心社。这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的公益团体,其帮扶对象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没有父母、患有残疾、没有户籍的贫困儿童。志愿者们以摄影为主要方式传播贫困儿童信息,帮助爱心家庭一对一、无缝隙结对。结对成功的家庭,学费由结对者亲自或委托志愿者交到受助者手中。若由志愿者转交的,需拍照并请受助学生本人及家长签署收款确认函。徐美儿说:“希望这些一笔笔爱心人士的助学款超过学费的意义,转换成孩子求学的动力,多学点知识,努力掌握技能,改变自己与家人的命运。”
被美儿的坚持所感动,私营业主“永恒哥”放下自己的生意,成了专职司机。今年大年初八,下着大雪,他和美儿扛着“长枪短炮”去孩子家家访。在一次看望孩子的途中,轮胎在大雨中打滑,他们开车险些坠下悬崖。
永恒哥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消防员,哪里需要赶哪里。”在他看来,只要这些孩子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带来女儿一起加入,于是12岁的晨晨成了我们社最小的志愿者。有时我们问她:经常到处跑累不累?晨晨说:“不累,我能用自己的钱和书帮助那些小朋友,陪他们一起玩,我很开心。”
被孩子和志愿者称为“廖妈妈”的廖雪娇,其实是个只有25岁的姑娘。她几乎将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给了这些孩子。下班后,“廖妈妈”就去孩子家给他们辅导作业,与他们一起打扫卫生,督促引导那些没有母亲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在调查中,她了解到有些孩子至今没有户口,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补助。她就三番五次去孩子家中了解具体情况,不厌其烦地和孩子家长一起去找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能给予这种特殊家庭一些减免政策。
珉晓,喜欢各类小公仔,走路蹦蹦跳跳,留着蘑菇头,是老志愿者了。她是我们最可靠的后援,负责整理物资,处理各类电子资料等。她给我们的孩子们取了个名字叫“阳光花朵”。她说“爱心社就像是一个帮助阳光花朵的机器,我可能不懂得怎么和阳光花朵交流,直接帮助到他们,但我是这台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也能发挥着自己的小作用。”
VIVI,爱好户外,性格开朗,是个有点感性的“小白领”。这么一个身材小巧的姑娘,在送温暖时扛着大包小包就往车上跑,跟个神勇女金刚似的。她说:“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很激动,觉得多拿些礼物,就能把心意都带给这些孩子。”她本来是客串性的参与,但看过一个名为《幸福是什么》的视频后,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看完后她哭成了泪人,她说她要多和孩子们在一起,让他们知道:也许生活抛弃了他们,但是仍然有人在关注他们。
一路上,我们一起下乡调查,一起策划活动,一起为孩子们奔波,空闲时一起说笑聊天儿,沮丧时给彼此力量互相取暖,受到质疑时团结一致维护我们的大家庭。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身为80后、90后的我们,想要力所能及去做一些事情不易。也许,我们付出的点滴很微薄,但希望能带给这些孩子们些许的快乐和温暖,让这些快乐和温暖伴随着他们成长,并将此传递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
未来的路上,也许我们仍会不断受到质疑、不理解、甚至嘲笑,仍得为了捉襟见肘的经费而精打细算,可是那又如何?至少,我们在行动!“关爱、帮扶、传播、快乐”,这八个字已深入我们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