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章,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享受。匆忙时,快速翻页,扫过标题,大致能够捕捉社会动态;空闲时,悉心阅读,世界就在眼前。且慢,这好像和新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了。很多朋友说,通过电脑、iPad或手机,进入新闻网站或是电子报,不但效果相同,甚至还更方便。
这种“新”趋势,其实也不新了。10多年来,网络科技的发展,带来一种趋势,国内几乎所有报章都在网络上供应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免费新闻网站出现。这是新兴市场,传统媒体趋之若鹜;如果没有电子报,大家会认为落伍,跟不上资讯时代。
网上阅读几乎没有成本,各类新闻信息一点即来。这也造成一种观念,以为新闻是免费的。省却订报和购报费之余,一些网民还可以在网上吐槽,得了便宜还嚣张,痛快非常。
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免费的新闻和信息。
当一个读者免费上网阅读时,肯定有别的人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些成本,就转嫁到报社、广告商以及购报者身上。免费读者不断增加,传统读者跟着流失,报社的成本就节节上升,报章的水平就每况愈下。
传统报章需要维持众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和编辑;他们的薪水和福利,占了报社开支很大比重。没有记者到现场采访,写不出有现场感的新闻,更无法得到独家新闻;没有专业的编辑,就编不出有水准的版面;没有经验老到、具有专业能力的资深从业者,报章就少了精神和风格。而一旦报章水准下降,舆论监督的功能弱化,这时,社会就得付出额外成本。
而时下的一些免费报或免费新闻网站,依赖二手新闻,或是热炒小道消息,其权威性可疑,而且,必须屈从于广告商利益。这种“新”媒体,影响了读者阅读的习惯,也冲击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
媒体必须收费,只有这样才能供应高质量的产品;新闻不能免费,只有这样才不会沦为可有可无的材料。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网站“早报网”,即将开始收费;而市场成熟、资讯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早就建立了网上阅读的收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