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位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六盘山区,也是固原地区最贫瘠的乡镇之一。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确定宁夏11个市县(区)为“免费午餐”试点,原州区是试点地点之一。大半年过去了,特别是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学期实践,这里的“免费午餐”试点情况如何?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赴原州做了实地调查。
因地制宜的运行模式
踏着盘旋的山区小路,当我们赶到张易镇最偏远的南湾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吃过午餐。在厨房一角的饮水机前,孩子们正排着长队打热水,当了26年代课教师的薛永明正站在饮水机旁维持秩序。南湾小学简易的厨房边上,挂着醒目的横幅“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恩情深似海,责任重如山”。
从原州区出发,走过张易镇山区最偏远的盐泥、黄堡和南湾3所小学,校舍改造的的标准厨房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
“没见过工资,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下午6点。”在我们走访的张易镇的3所小学,负责制作“免费午餐”的厨师都还没拿到一分钱工资,也不知道自己能挣多少钱。原州区教育局副局长赵忠全告诉记者,厨师工资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固原市正在落实当中,相信厨师们很快就会拿到手。
试点“免费午餐”前,原州区的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厨房,如何确保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午餐,成为试点过程中探索的重要内容。
宁夏“免费午餐”实施的11个市县(区)有的位于川区,大部分在南部六盘山区。试点以来,川区的红寺堡区因其辖区不大、交通便利,探索出了企业供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社会化模式;而“免费午餐”实施的大部分地方位于山区,山区居住分散,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不够便利,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孩子们吃上安全、热腾腾的饭菜,负责“免费午餐”的赵忠全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试点过程中探索出了学校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供餐三种模式,现在各地按具体情况在实施。”赵忠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原州区大多数学校基本上都是学校供餐,有个别很偏远的个别小学校也有家庭供餐,由于是山区,交通不便,原州区没有企业供餐。
学校供餐指在学校建设厨房,购置餐厨设备,聘请厨师,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热食分发等环节全在学校进行,学校对食品安全、质量负有重要责任;企业供餐将以上环节交给特定的企业,学校不建厨房,只负责安排学生进餐,政府集中监管资源,对企业采购、加工、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家庭供餐主要面向偏远小学校,学校位置偏远、学生少,建厨房成本太高,由附近的家庭代为学生供餐。
“我们也尝试过家庭供餐,还是不放心。”赵忠全介绍说,因为山区学校学生比较少,建厨房、聘厨师一方面成本太高,同时学校员工少,也会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影响,原州区曾打算在一些山区学校采用家庭供餐模式,但考察了很多家庭厨房,对卫生情况很不放心,最终大部分学校还是在原有校舍中改建出独立的厨房。
“把厨房建在学校,学校就要负责,我们也好监管。”赵忠全说,规模稍大一点的学校都抽调专人负责“免费午餐”工作,规模较小的学校则由老师兼职负责,校长也要随时监督检查。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宁夏“免费午餐”大部分地方采取了学校供餐的模式,兼有部分家庭供餐,企业供餐主要在交通发达,集中送餐便利的川区。国家和自治区财政2011年共投资1.05亿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农村厨房,以及购置相关餐厨设备。
“娃娃们的脸色红润了,据我了解,全校老师的体重也增加了1到10斤不等。”张易镇盐泥小学校长庞维新说。
学校供餐累了学校乐了师生
“煤电费没有保障,全部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记者在张易镇走访3所小学了解到,虽然厨房建成、厨师到位,但厨房运转需要煤电等支出,这部分目前并没有专项拨款,全部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南湾小学校长马富仓脑子里有一本账:厨房每个月电费1000元,需要3000元的燃煤,另外,南湾小学在山梁上,用水都是从山下5公里外的黄堡村运上来,每吨运费35元,小学厨房及学生和热水每天用水1吨,折合下来,学校用于配套“免费午餐”工作的支出是:每个月每个学生10元。
据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区增加学校公用经费时,对实施“免费午餐”的地区予以重点倾斜,公用经费增加额较未实施地区高出50元,用于补贴厨房支出。即便这样,以每生每月10元算,“免费午餐”年供餐10个月,每生需支出100元,还有50元需要从公用经费支出。
山区学校交通不便,学校一般按照每周的菜谱和学生人数确定食材用量,然后由专人前去原州区招标确定的集中采购点采购,每一笔采购都要在村小学、中心小学和采购点同时备案,以便每月集中结算。采购员不但负责采购,同时要对每天的出库量按照菜谱和学生人数进行核算监督,以确保每天的用量基本持平。
学校供餐一方面有利于监管,但也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位于公路边,规模稍大一点的学校教师较充裕,可以安排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但大部分农村学校位置偏远,本来教师就少,只能由教师兼任管理员。
每到午餐时间,都要由专人负责分发午餐,班主任负责按班级领取并在班上给学生盛饭。以往中午学生放学后,教师可以休息。如此一来,学生吃饭,老师为学生服务,中午也无法休息。再加上学生中午不再放学,老师也多了中午管理学生的任务。
为了让教师安心为学生服务,固原市为每位农村小学教师补贴1.5元,各县市再补贴1.5元,教师自己出1元,也和学生一样吃上“免费午餐”。
盐泥小学校长庞维新说,农村教师平时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更不可能顿顿有肉,如今,交1元就能吃上比自己家里好得多的饭菜,大伙儿虽然忙了一些,但还是很满意。
探索在继续
目前政府实施的“免费午餐”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学前班并没有覆盖。在固原山区,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正在推进,入园率不高,上小学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学龄前儿童被送往农村小学的学前班。
原州区张易镇南湾小学全校学生人数204人,其中学前班学生30人;盐泥小学全校130人,学前班19人。许多家庭有孩子同时在学前班和小学,但大孩子能吃到“免费午餐”,小孩子却只能回家吃饭。
对此,原州区决定学前班学生每人每餐交3元也能享受“免费午餐”。但情况也有不同,盐泥小学在山脚下,成年人大多去城里打工,家庭收入较好,为了不影响挣钱,很多家长愿意出3元给学前班的孩子在学校吃午餐。而南湾小学地处山梁,农民大多以务农为业,家长无意支付这3元,学前班大部分学生仍选择中午回家吃饭。这样,中午有部分学生放学回家,部分在校吃饭,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在“免费午餐”开始实施时,自治区确定由各市县财政负担相关从业人员工资,但这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小负担。以原州区为例,全区为农村小学厨房聘请了592名厨师,以每名厨师月工资1000元算,每年需支出近600万元厨师工资,而原州区为国家级贫困县,去年财政收入仅为8000万元。
宁夏实施免费午餐的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原州区属宁南重镇固原市市府所在地,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还相对较好,“免费午餐”相关从业人员工资由当地政府筹集,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宁南地区其他县市的情况较原州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宁南山区有些地方严重缺水,山上的村落吃水往往要到几公里外去拉,而且吃水多是地下水,当地地下水含氟量高,长期饮用会造成牙齿发黄,对身体造成危害。
在宁南山区,农村学校在实施“免费午餐”前都没厨房,更没有食堂。自试点以来,各学校陆续将几间校舍改造成了简易厨房,可学生吃饭全在教室里。午餐时间,班主任带班干部到厨房领来全班同学的午餐,然后给学生的饭盒盛饭,大家就在教室里就餐,吃完饭就把餐具放在抽屉里。
“教室里经常飘着各种饭味。”南湾小学三年级的同学马晓丽说,有的同学不勤清洁餐具,抽屉里时有各种味道出来。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今年宁夏将投资3亿元用于农村学校食堂建设,同时,对于用水困难地区,将建设水窖和饮用水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