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驻立在街头的身影,风雨中持久等候的无望……打车难,正让喧嚣的城市失去效率与温情。一次次的拒载可能滋生的“人情冷暖”远远超出了打车这种经营活动本身。不仅如此,近几年因为出租车司机对经营环境和生存状态的不满而引发的停运事件也时有发生。时间远点的,前几年有重庆、三亚、温州,近点的有去年的杭州出租车罢运,以及不久前刚刚平息的兰州出租车停运事件。
一方面是消费者抱怨车费贵、打车难,一方面是出租车司机自比当代“骆驼祥子”,身受公司与黑车的夹板气,生存艰难。
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各地出租车价格屡屡提升,油价每每上涨,但大头往往是消费者埋单。司机们抱怨并不能从涨价中分得好处,高昂的“份子钱”,让他们不堪重负。而坐收“份子钱”的出租车公司又往往对成本以及利润分成等账单讳莫如深。难道出租车公司真的成了《骆驼祥子》里的车厂老板“刘四爷”?真相到底怎样?
引人关注的是,在出租车利益链条中,甭管油价涨了多少,燃油费补贴几何,司机如何辛苦,出租车公司固守的“份子钱”都仿佛“固若金汤”。这笔在这个行业里最大的也最引人瞩目的“利益”的流向,让公众满怀关切。这笔钱去了哪里?在出租车行业的利益链条上,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打车难”这种城市病该如何破解?
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北京等地的出租车行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推出系列报道,试图对出租车行业的深层问题有所揭示,更希望用切实的报道,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出租车营运模式改革的尝试。今年2月底,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宣布开展为期两年的“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份子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
虽然这种改革的效果如何,尚待观察,但显而易见的是,出租车问题,正在走向体制变革寻求突围的阶段。我们也希望这种变革能够真正理顺出租车行业的利益链条,引导这一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也让寒风中街头等候的身影,不要等得太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