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精彩团日·团组织与和谐校园

北京林大:学生“解疙瘩会”如何从冷场变红火

本报记者 黄丹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29日   08 版)

    “一张已经双面使用过的A4大小的纸张能做什么?丢掉?不!只要经过一次简单的折叠,便能拥有全新的价值!”这个学期刚开学,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推出的“A4210”主题活动就开始“公测”,其含义即“一张A4大小的纸张,双面使用,经过一次折叠,实现零浪费、零餐余”,号召全校师生将环保意识带到餐桌上。然而追溯起“A4210”的诞生过程,却要从看似毫无关联的“面对面”活动说起。

    面对面“解疙瘩”实现双向沟通

    镜头定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园林学院大一学生孙文桓第一次坐在旨在让学生们解除心中疙瘩、畅所欲言的“面对面”活动的圆桌旁——以“学生会代表”的身份。到场的还有学代会代表和自愿报名参加的同学,大约30人。

    那一次就食堂卫生、部分饭菜价格不合理、筷勺不够等问题对话餐饮服务中心负责老师的“面对面”活动“沉闷、僵硬”,大部分时间里,只听到餐饮中心负责老师在解释此前征集到的问题,却鲜有同学发声。“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活动,我心里有些顾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活动也抱着怀疑的心态。”孙文桓说。

    如今,画面中那个沉默的小干事“摇身一变”,当上了学生会自律与权益部部长,组织“面对面”活动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面对面”活动也慢慢成熟起来,昔日无人开口的冷场局面已经被人人“抢着发言”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代替。

    策划一场“面对面”活动,首先要从征集问题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同学们主要通过3条渠道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第一,由各学院同学们选出的学生代表负责收集意见,撰写成‘提案’;第二,可以在林大‘登天家园论坛’的‘民生维权’板块发帖;第三,可以在学生权益部的人人网主页上留言。”孙文桓介绍,有时候,学生会也会进行问卷调查,但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在网上发言”。

    当同学们在一段时间内普遍集中关注某个问题时,学生会就要出面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老师沟通,组织一次“面对面”活动。

    “第一次是和后勤负责食堂工作的老师打交道。”孙文桓说。由于此前一直协助完成食堂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工作,孙文桓与负责食堂工作的老师是“老交情”,很顺利地把老师请到了“面对面”现场。“后来其他部门的老师见‘面对面’确实有效果,也都很愿意配合我们。”孙文桓说,“其实他们也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听听学生的意见,也说说自己的难处。”

    现场办公效率高

    “我当时看到院里的宣传、网上的公告,觉得比较新鲜。”为了去看看这些“平时见不到的老师”,大一的宋欣怡报名参加了2011年11月的“面对面”活动。去之前,她还特意向身边的同学征集了意见。在宋欣怡看来,新生刚入学,对老生可能“司空见惯”的事比较敏感,更容易发现问题。

    那期“面对面”的主题是对话总务处,到场的同学普遍反映,浴室的水龙头爱坏,但是由于水龙头数量众多,无法经常挨个“体检”,病症很难及时被发现,因此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总务处长现场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请大家共同思考,如何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同学们讨论再三,决定由浴室负责人对每个水龙头进行简单编号,然后在浴室外放置一个意见簿,同学们在洗澡的过程中若发现哪个水龙头坏了,就可以把号码写在意见簿上,再由总务处统一收集“民意”。

    “面对面”结束后,宿舍的浴室外果真出现了意见簿。孙文桓登记了13号楼A房间水龙头故障。过了几天,他专门去“检查”自己报修的水龙头,结果让他“很满意”。

    而让宋欣怡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现场有个女生反映,她们楼层有个水龙头坏了两个多月,一直没人来修。宿管科老师当场拨通了维修人员电话。“当时大家都鼓起掌来了,觉得老师好给力。”

    虽然宋欣怡提出的“打开水不方便”的问题由于经费原因无法立刻得到解决,她还是觉得“很激动”:“要是教室再大点儿,能有更多同学来参加就好了。”

    “‘面对面’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需要和诉求的渠道和途径,让我们有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经济管理学院大三的王阳静说,“好多问题,负责的老师当场就可以拍板解决,而有些问题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可能学校暂时无法解决,老师也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变化看得见

    在大学里,去食堂吃饭就像一场战役。“A4210”的宣传文案就是“惨烈战况”的真实写照。“亲,你是否遇到过?端着饭菜在食堂历经千辛万苦寻觅到一个座位,你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正庆幸着自己的好运时却发现: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低头,桌面却是如此惨不忍睹。”

    “餐桌清理不及时”是同学们在一次“面对面”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而在“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林大,“绿色”是同学们心中的头等大事。两个条件碰撞产生了创意的火花,“A4210”就此诞生。2月29日起,A4纸叠成的“餐余盒”出现在林大食堂的餐桌上,既解决了餐桌上餐余垃圾来不及清理的问题,又实现了废弃纸张的再利用。

    为了让“面对面”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林大学生会可谓费尽苦心。除了经常和其他高校学生会进行沟通,他们还会到其他学校走访调研。“比如我们曾到其他学校去调查断电的情况。”大三的靳秋桐说,“当时林大每天24点断电,但我们调查发现,北京的很多大学都是24小时供电的,所以现在林大也不断电了。”除此之外,学生会代表每个月都会和职能部门老师小范围“面对面”,替同学们传达声音。

    一年多来,林大已经举办了十几场“面对面”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处理结果都会在网上公示,供大家监督。同学们发现,8号宿舍楼装上了吹风机;灯光球场从每周一、三、五供电变成了每天灯火辉煌;原本分开的国内和国际网络通道合并成一条,大大提高了网速;无线网络基本实现校园全覆盖……学校变得越来越可爱了。

    “和从前的学生代表大会、维权大会相比,‘面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以前学生考虑问题多从自身出发,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而‘面对面’让他们学会了换位思考。现在,学生的批评少多了。”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黄鑫说,“‘面对面’变‘大维权’为‘小服务’,更有助于从源头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到:
北京林大:学生“解疙瘩会”如何从冷场变红火
南通大学公寓建团 激活基层组织细胞
一周微博案例评论精粹
欢迎订购《青春激扬的智慧》
出租车业垄断格局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