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国式车改”堪称“世界级难题”?

惠铭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29日   02 版)

    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每年公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庄威表示,各地超编和超标公车已呈泛滥趋势,而根本原因在于干部的特权思想。(新华网5月27日)

    对有些人而言,“中国式车改”,堪称“世界级难题”,为何?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18年来,公车改革声浪越猛,超标超编车越是“高歌猛进”,以一组数据为例——目前我国每年公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各地超编和超标公车已呈泛滥趋势。

    但在笔者看来,“中国式车改”,又堪称“世界级玩笑”,为何?报道中强调,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破解车改之困,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都不是十全十美。”于是有人“一鸣惊人”了:公车泛滥,根在特权思想。

    其实,探究车改之困,答案简单明了,那就是公众对公务行为的监督遭遇“玻璃门”——问题的病灶,谁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若真监督,实则无门,监督只能沦为口号和摆设。譬如,公车滥用就是泛滥了,购置公车就是超编、超标了,而且问题就实实在在摆在公众面前,公众能奈何什么呢?除了咒骂、发牢骚、空发议论外,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几乎没有。因为公众的监督,既不伤及他们的皮毛,也不影响他们的“乌纱帽”,所以谁也不会拿公众的呐喊、监督当真。

    破解车改之困的路径无非有两条,一是来个“一刀切”,大幅度砍掉公车。在许多国家,一般只有内阁部长才配备专车;香港特区,虽有700万人口、17万公务人员,但全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公职人员仅20来人;韩国首都首尔,全市只有4部公车。二是让公众的监督“顶点屁用”——按照规定控制公车数量,且进行公示,谁若违规,实行“零容忍”,摘其“官帽”不算,甚至将其入罪,试问:车改有何困之言?1995年,意大利锡耶纳市现任市长布赞卡因妻子搭乘其公务专车,仅凭这,他就被判6个月徒刑。

    一谈到权力滥用,总有些人习惯拿“特权思想”予以搪塞,其实呢?特权思想不是权力滥用的筐,人有特权思想不可怕,可怕的是,特权思想因为监督乏力而屡屡得逞。当公众监督无力、问责主体虚置、法律规定闲置时,当一些公务行为成为“自由活动”、监督成为“稻草人”时,什么权力都会被滥用;假如指望公务人员给自己“动手术”,无异于痴心妄想。

分享到:
弊大于利的保送生制度何不取消
有多少改革在“公平焦虑”中丧失共识
“中国式车改”堪称“世界级难题”?
急于出伟大的作品 也是一种浮躁
“中国大学生提问少”是一个伪问题
养校车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舌尖上的两种爱国主义
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