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招生季。每到此时,职业院校的招生乱象日益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从近几年媒体所曝光的职校招生乱象中,无外乎几大类:
一是招生回扣。职业院校直接或通过招生中介与基层中学的老师尤其是毕业班班主任对接,对推荐学生入学给予一定数额的“回扣”作为回报,美其名曰“推荐费”或“宣传费”,数额也随着行情与日看涨,从开始的两三百元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元;
二是考生“被”志愿。2011年某省一高三毕业班30余名高考生志愿被班主任篡改,东窗事发后班主任被逮捕。而这只是冰山之一角。普通中学部分老师与职业院校招生人员在利益上的讨价还价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无从查究;
三是虚假宣传。少数职业院校在招生简章上作足了文章,发给学生的与报主管部门备案的大不相同,比如100%高质量就业,比如师资队伍、实训场所的虚增,比如办学条件的夸大等,无所不用其极。
就职业院校而言,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在招生上不择手段,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种短视带来的招生乱象背后,已经形成亟待破解的职业教育发展“危局”。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似乎不合时宜,但这也绝不是杞人忧天的“泼冷水”。因为对职业教育而言,这种招生乱象已经触及其生存发展的根基。
首先,招生乱象使得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愈发下降。招生乱象,不仅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乃至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减掉国家、地方、院校为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
其次,招生乱象使得职业院校之间形成恶性竞争。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表现在财政支持项目的争取上、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上。这种竞争还是有序的甚至是可控的。然而,招生中的乱象在更多时候则是隐性的、难以查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职业院校在生源上出现无序的、不可控的竞争。这种竞争中利益最有可能受损的是考生和家长。
再次,职业院校会处于招生“泥潭”不能自拔。现在职业院校全员招生、教师身负招生任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人曾经极端地讲,职业院校只要抓两“口”就行,即进“口”(招生)保命,出“口”(就业)保名。这种观点背离了目前内涵发展这一重要目标。
既然身处招生乱象带来的“危局”,我们就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道,以使职业教育早日走出困境。笔者认为,破“局”需要多管齐下,而教育主管部门身负重责,应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一要真正树立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对规模的扩张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无论是在院校设置数量的快速增长上,还是招生计划的行政安排上都可见一斑。这需要我们真正认识到,当前职业教育必须要从规模的扩张向内涵的提升转变。在招生计划上,我们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更多地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作,以更加契合实际的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来指导职业院校的招生计划拟定,而不是简单备案了事。
二要营造职业院校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针对性、指导性很强的政策性意见,对职业院校办学育人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作了良好的引导。但在很多地方,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以及地方政府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发展的现实需求。另外,在部门统筹上,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分割严重,九龙治水难治水的现象严重。这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和协调。
三要建立职业院校招生工作的良性机制。我们需要从职业院校招生行为的规范以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入手,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待,竭尽所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真正以内涵发展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招生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不断防范职业院校招生过程中加速累积的廉政风险,真正实现职业院校的“阳光”招生。同时,加大对招生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力度,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以“铁腕”来塑造职业教育自醒、自重、自强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