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高考每一环节都须捍卫退无可退的尊严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11日   01 版)

    上海一考生因迟到两分钟而被拒于考场之外的新闻,激起了公众对规则与人情的争论。即使母亲下跪,考生甚至还做出翻墙的过激举动,最终还是未能参加考试。像以往类似的价值冲突一样,规则和人情两边,都有支持者,但显然,支持“按规则办事”的还是占了多数。

    我也是支持考试方的决定的,“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这没什么好争论的,也不必拿出特别的理由去说服别人——规定摆在那里,一切按规定办事,违反了规定就要受到惩罚,这便是最简单的理由。我们可能有很多“理由”来反对这个“理由”,什么人情、道义之类,但判断是有价值次序的,没有哪一个“理由”比“一切按规定办事”更优先。尤其在我们这个缺乏规则意识、制度的口子常被人情撕开的社会,更需要一种排除各种价值干扰、简约有力的判断:按规矩办事。

    进不了考场不能考试,明年还可以再参加高考,可如果规则被破坏了,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很难修补的破窗了,“考试不得迟到”的规矩就无人遵守了。

    如果判断到此为止的话,很多人一定会觉得我说了一大段正确的废话。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期待对规则毫不留情的遵守,能延伸到高考招录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高考更是中国社会的公平底线,有些规则在这个社会的其他一些领域时而被破坏,但一定要在高考中捍卫它退无可退的尊严。

    高考考场的大门,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在家长的围观中,是一个人人都看得见的地方,当然要捍卫那种“迟到不得进考场”的规则。这是一个隐喻,在公众看得见的地方,规则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严酷得甚至不近人情。可这只是高考过程中一个很微小的细节,整个高考考试和招录的流程中,有太多地方是舆论和公众看不见的。让人焦虑的地方正在于,那些公众看不见的地方,也能坚持这种“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的严厉吗?

    高考招录那些舆论和公众看不见的流程,更需要以让公众看得见的方式,来保障它的公开透明,来消除那些潜在的腐败,来给公众对规则公平以信仰:绝不让一个条子生、关系户从制度的后门溜进大学。

    在高考考场的大门,有一个类似“迟到不得进考场”的简单规则,公众监督下很容易做到。在其他公众看不见的流程中,虽然也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差一分也投不了档”的简单规则,可因为公众看不见,运作处于暗箱之中,很容易被人操纵,为权钱、权学、钱学的交易提供了空间。如果一边是在“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上毫不讲人情,而一边却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原则上大做交易,这种局部的正义、选择性的执行规则,显然是非正义的。

    “迟到两分钟不得进考场”的争论很快已随着高考的结束而停息,高考已进入阅卷阶段,接下来就是招生录取阶段了,舆论和公众无法像蹲守在考场大门前那样围观阅卷和招录,高考公平的刚性,其实更应该表现在这些公众看不见的地方。我倒是很期待,在招录的过程中多一点儿排斥人情、排斥权钱干扰的新闻,这样才会让人真正信仰规则。

分享到:
从百姓亲历看科学发展
天天加油,毕业照一个都不能少
高考每一环节都须捍卫退无可退的尊严
痛心!同一天16学生溺亡
教育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
2500个隐身“天使”:伟大的爱平凡地给
“打车难”倒逼出租车经营权改革
低龄化留学浪潮汹涌来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