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爱拍照”的火箭。
6月,当全世界的快门对准喷薄上升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的时候,殊不知,仅仅为了总装质量管控,它已经拍下了6000多张“特写”照片。
据了解,为确保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火箭总装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在常规质量保障措施之外,对执行本次任务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火箭不带问题出厂,确保不在发射场出现问题。
多媒体助力易错项管理
火箭内布满了各种管线,这些管线又通过各种接口串联起来,但是这些密布的接口也成为总装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火箭上的插口数量众多,同时存在位置相邻、形状相似、互相都能接上的现象,而且插口规格众多,有圆形、矩形还有卡簧插口,插口50针、60针不尽相同,一不留神就会插错或碰伤插头插座。
总装车间将这些作为易错项目梳理出来,为操作者专门制作了易错项目表,在质量控制卡上盖上易错项目章,提醒他们特别注意。
但是,由于火箭上接口数量众多,并且操作人员难免有疲劳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就成为总装质量管控的一大法宝。
据了解,多媒体记录现在已经贯穿火箭总装始终,从火箭部件入厂验收、配套总装到出厂,“只要有人操作的环节”都会进行拍摄,火箭在总装过程就留下了6000多张照片。
在总装过程中,检验人员会对每个插口进行拍照或摄像,每天操作结束以后,还需要对已经接上的插口进行拍照或摄像,虽然工作比以前繁琐,但是车间上下心里都踏实。检验员、工艺员和操作者对照片记录的要素要进行认真确认,对每个插头的对应照片进行编号,然后再按照火箭分段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
总装事业部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不完全依赖人的记忆”“可以追溯”,以前火箭运送至基地以后一般就不可能再对产品实物状态进行复查,现在,检验人员面对电脑就可以对总装过程进行反复核查,确保万无一失。
用数字说话 推行全程量化
随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程量化工作的推进,以前凭“感觉”说话的工作现在正越来越用数字“说话”。
拧螺丝是一件小事,但拧火箭的螺丝就不是一件小事。以前就有总师提出,火箭上的螺丝到底拧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拧火箭的螺丝靠的是老师傅的手感,尽管统计数据表明,他们的“手感”与工艺人员给出的数值不相上下,但是“总感觉有风险”。
现在,每一名火箭的总装员工手上都有一把数字力矩扳手,在拧螺丝的时候,总装员工只需读取力矩扳手上的数字即可,然后将这个数字记录到专门的表格中。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在火箭上足足要做近1万次,记录数据的表格叠起来像座小山。
据了解,进行力矩量化成为火箭质量管控中的一条重要措施,总装执行本次任务的火箭时,需要拧紧和测量力矩的连接处比上枚火箭增加了9009处。
“现在除了管路系统、关键件等原来已有规定力矩值外,还有一些连接处的力矩值在摸索中,这次进行全过程力矩拧紧和测量,也是为以后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总装事业部副主任梁巨峰一边翻看近万个力矩值的记录表格,一边说,“再查看一下这些数据,如果有力矩值偏差的,就要再复查一遍,确保不留隐患。”
不带任何问题到发射场
将一个螺钉在捆绑前联杆的一个螺纹孔内插入,再拔出来插到另一个孔内,尺寸合适,最后才能将这个螺钉拆下来妥善保存。这一套程序不是在做无用功。这是火箭总装人员在进行提前试装,以确保到靶场安装捆绑前连杆时接口尺寸合适。
在火箭总装过程中,由于受场地与外协限制,有些零部件只能到发射场才能安装,但如果这些零部件出现无法安装的情况,必将影响整个发射进度。对此,211厂开展了靶场操作覆盖性的梳理工作,211厂将这些总结为两种:一类是经过克服可以在出厂前提前试装的,正如前文所述的试装螺钉;另一类是外协产品,这类产品只有到了发射场才能和火箭“见面”。
针对第一类现象,211厂梳理出能在出厂前试装的产品共35项,对能够局部试装的先进行局部试装,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让有关工作人员“心里放心”;对于第二类到发射场才能见面的部件,总装车间工作人员琢磨着“能不能多做点工作”。
211厂在试装上进行的全面梳理,其目标只有一个:不带任何问题到发射场。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