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雷锋车:载着文明向前开

——江苏连云港雷锋车组49年服务群众纪实(下)

本报记者 李润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1日   08 版)

    雷锋车为什么能坚持49年?

    第一代雷锋车手李保英说:“我按照《雷锋日记》学雷锋,在车站工作做好事更方便。”

    第二代雷锋车手肖彦回答说:“因为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小得不能再小,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80后车手权太琦说:“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褒奖给了我们更多的动力,让我们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雷锋车精神的感召下,连云港市学雷锋行动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以“雷锋车”组为榜样的“雷锋的士”、“雷锋公交快捷线”等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竞相涌现。在雷锋车后,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在连云港,还有一个坚持了38年的学雷锋小组——连云港市海州医院白衣天使学雷锋小组。

    1974年春天,海州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发现一些年老体弱残疾的病人复诊很不方便,便留下他们的详细地址。急诊科专门成立学雷锋小组,主动上门为其复诊。后来,学雷锋小组逐渐扩大,许多科室都开展了上门复诊的服务。

    海州医院团委书记赵成还记得,1997年他在入职培训时,医院领导专门给他们上了一堂学雷锋课,他当场填表报名。

    2002年,赵成担任学雷锋小组组长,建立了5个志愿服务基地,每年为福利院、孤儿院的100多位老人儿童做两次免费体检,每月都安排几支队伍到村里做两三次的大型义诊活动,举办急救、自救培训,他们义诊的足迹遍布连云港各区县。

    现在,医院学雷锋小组成员已经有530多人。学雷锋已成为海州医院的一项日常工作,学雷锋小组成了医院培养技术骨干的摇篮。

    雷锋车手的默默付出得到了港城人民对“雷锋车”组的认同和赞许。当一名“雷锋车”车手遭遇车祸后,群众的关爱在那一刻迸发出来。

    1999年1月5日7时,一辆警车呼啸着驶进了连云港市人民医院。几分钟前,“雷锋车”车手郝芳萍在上班路上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撞倒。被送进医院时,她已昏迷不醒。医生确诊为失血性休克,脾脏破裂、左小腿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抢救急需大量输血。

    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伸出胳膊;16名农村青年从各自家乡连夜赶路几十里到医院献血;远在南京的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病监护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用移动电话架起一道生命彩虹,连续6个昼夜指导紧张抢救。

    抢救期间,郝芳萍8次休克、5次病危。那阵子,医院值班室成了“新闻发布中心”,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询问郝芳萍的伤情,捐赠营养品。医院的病号每天早上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郝芳萍脱离危险了吗?”

    郝芳萍感动地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不知道‘雷锋车’在港城人民心中有这样重的分量。我一定要把‘雷锋车’永远拉下去。”

    从1996年起,新浦汽车总站的职工子女参加工作前,都要来拉一周的“雷锋车”。一名车站职工的儿子陈鹏考上大学后,主动来拉“雷锋车”。他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需要雷锋精神!”现在,兄弟单位职工也纷纷要求来拉“雷锋车”,有的夫妻同来,有的带着孩子来,更有外地人、外国人慕名来拉“雷锋车”。

    本报南京6月20日电

分享到:
雷锋车:载着文明向前开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出版座谈会举行
12岁考生进入南科大复试
见义出手“90后”扶老 以德报德四子女寻人
奋建公租房
“小浪”滔天
不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资助项目发布
我国首部大型3D纪录电影《长城》开拍
海勃湾社区文化艺术节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