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神九航天员与“蛟龙”号潜航员互致祝福

“龙宫”与“天宫”的对话

新华社记者 罗沙 余晓洁 赵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5日   01 版)

    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3位航天员举手庆贺。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摄

    6月24日,3位试航员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手举国旗挥手致意。当日,“蛟龙”号结束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安全返回。新华社记者 罗沙摄

    6月24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7000米深海的“蛟龙”和翱翔天宇的“天宫”里的六名中国人,穿越漫漫海天的距离,共铸辉煌,互致问候。

    北京时间24日9时07分,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三名潜航员的驾驶下,顺利达到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的海底,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我们,叶聪、刘开周、杨波,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12时28分,神舟九号的对接环捕捉到天宫一号。他们像两只小鸟,轻轻相触掠过青海上空,继续逐日而行。

    当组合体飞翔的轨迹如渭水般穿过甘肃与陕西,12把对接锁准确启动——12点55分,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紧紧相依,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完全掌握了手动对接这一迈向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技术。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手拉着手高举过头顶,景海鹏一如既往地沉稳,刘旺挥了挥紧握的拳头,刘洋的笑容灿若夏花。

    17时41分,三位航天员向创造载人深潜新纪录的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

    “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上至寰宇,下至海渊,6月的世界,已被中国科技创新的风采点亮。从宇宙到海底的遥不可及,被中国科技工作者用一场梦想的交集化作咫尺。

    10年前,“蛟龙”工程蹒跚起步。中国载人深潜队伍,从一穷二白直指超越所有对手的“7000米”。

    20年前,“神舟”工程涅槃而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让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前进步伐。

    10年磨砺,“蛟龙”从2.4米的潜水器吃水深度一步步走来,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创下世界载人深潜发展的“中国速度”。

    20载沧桑,“神舟”飞船你追我赶,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在苍茫宇宙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后来居上。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尽管海天之隔,两个梦想却从未远离。

    2011年7月,“蛟龙”号成功进行5000米级海试,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技术已跨入国际第一梯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同年9月,中国人的首个空间站——天宫一号被成功送入太空。神舟八号飞船随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人已经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今天,国人再次目睹海天连心,再次见证航天人和深潜者用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引领中国人探索未知的坚定步伐。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几代人呕心沥血工作的丰硕成果,我想这其中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钻研精神和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我们向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的英雄们致敬。”“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王忠贵表示,神九和天宫首次手动交会对接和“蛟龙”冲刺7000米同日取得成功,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两件大喜事,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神舟问天、蛟龙探海。每一次高新科技进步,最终都将成为惠民的实际应用,重塑每一个普通人的未来。

    6月的太空属于景海鹏、刘旺、刘洋;6月的海洋属于叶聪、刘开周、杨波;6月的科技殿堂,属于上天入海的中国科技人。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 罗沙 余晓洁 赵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6月25日 01 版

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优秀文化产品
“龙宫”与“天宫”的对话
我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成功
梁振英:候任特首的草根情结
教育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