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发射成功,以及那位被誉为“天空玫瑰”的女航天员刘洋,都让我蓦然想起30多年前怀揣的一个梦:那时我的女儿刚刚出生,我希望在她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中国的女航天员。女儿稍大,便带她在夏夜仰望星空,“诱”使她对太空发生兴趣。等她再长大一些,上学了,就与她一起去科技馆、天文台,看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遗憾的是,女儿最终没有成为航天员。但让我多少有点欣慰的是,至少,我也“造就”了一个忠实的航天迷。“神九”发射的当天,她专门从欧洲打来电话,急切地问我,老爸,你看“神九”发射仪式的电视直播没有,我们这儿的中国人都快蹦起来了!
当然看了,而且几乎是不眨眼地看!要知道这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象征。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2012年的“神九”升空,中国成功叩开天宫大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发射载人飞船并与空间实验室实现交会对接的国家,当然也成为世界上能独立地把女性送上太空的国家之一。
21世纪的人类正面临着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而生物科学、信息科技、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和太空宇宙科学成为今日科学翘楚。中国在空间技术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但会大大加快本国的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建设,为国家安全和提高综合实力提供有力支撑,而且将会持久深刻地影响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有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总会在中国一次次发射航天器的同时也一次次地告诉世界:航天投入总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壮美的飞天永远要依靠坚实的大地!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恃强凌弱,威胁他人,而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浩翰的天宇,让我们感到了人类的寂寞与渺小,也激励着人类摆脱孤独、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疆界。与以往人类的文明史一样,今天人类在太空中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勇敢与探索,甚至还意味着牺牲。但也正是勇敢、探索和牺牲才留下进步的足迹。“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艰难”。解读当年美国肯尼迪总统的这句话,其真正的内涵就是一个词:自信。因为有了自信,才会有美国女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与媒体的幽默对答:“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嗯,就像买了一张迪斯尼乐园的E票(即全票)吧,精彩!”
如今,中国的女航天员也同样自信地告诉人们:“我最向往能在太空中多体验一下美妙的失重环境,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看看祖国……”失重成了一种“美妙”——真没想到刘洋自信的回答还透着如此幽默。我在想,一向情感内向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变得这样乐观与坦率?其实,没有自闭只有自信,没有悲观只有乐观,创造生活也享受生活,正是新一代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素质。这种素质源于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身处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时代;源于一个把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源于一个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时代,源于一个放眼看世界看未来的时代。
从时代变迁这个角度说,刘洋和她的战友们是幸运的。老一辈中国人在年轻时又何尝没有航天之梦呢?我永远都还记得几十个中学生争抢一本《趣味天文学》的场景;记得为买《十万个为什么》把父母给的早饭钱一分一角地攒下来,饿得肚子咕咕叫的情形;记得在图书馆借看《天文爱好者》杂志却怎么也读不懂时的尴尬;更记得世界第一个宇航员、苏联的加加林那露出微笑的照片。然而,我们年轻时的这些梦想却因为政治运动频仍、因为国家的贫穷和家庭的贫困,更因为极左思潮把航天事业荒谬地批判为“屈服于美苏争霸”和“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夭折、而无人问津,而永远消失了。
所以,我又是透过记忆的泪痕来观看“神九”飞天的那一刻:火箭徐徐上升,披上夕照覆盖的金色光辉,加速、转弯、分离,碧空如洗的天空拉出一道美丽的白烟,之后化为让人遐想的亮点。我相信,这一壮美瞬间会把一种奔向宇宙探秘的梦想植入成千上万青少年人的心田。如果此时你身边的孩子正在大睁着眼睛注视着直播的电视屏幕,请我们的成年人,请所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要打扰这些娃娃,不要用吃饭做作业的吆喝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尽情地去编织自己的星空之梦吧!因为在他们今天的星空之梦里并不仅仅是幼稚的向往,也孕育了他们的未来。孕育着激情与飞跃、孕育着创造与探索、更孕育着革新和奋斗。
请记住,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未来的手;一个鼓励梦想的民族,才是一个能让梦想成真的伟大民族!
秦晓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