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热炒高考状元为谁贴金为谁忙

王旭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8日   11 版)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关于高考状元的各种消息还是扑面而来,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 6月24日,北京几家报纸在重要版面刊发报道称“北京高考文理状元出自某校”,并附有两位状元的大幅照片。安徽、浙江、江苏、山东、内蒙古等地的高考状元相继出炉,一些媒体同样兴奋不已、津津乐道。

    更为可笑的是,在高考查分的前一天,一家网站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把“四川省状元”的名字安到林某头上。从第二天凌晨开始,就有省内外多家媒体蜂拥而至。然而,很快真相大白,林某是“被状元”的。面对突变,林某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谈媒色变、谈分色变。

    打个比喻说,高考是个既让人爱,又让人烦的事情。所以让人爱,在于它的公平公正;所以让人烦,在于考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一个理性和智慧的人一定是既认识到高考的积极一面,也认识到高考的消极一面。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对高考的消极作用谈得不够。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无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国内公认的成功人士,几乎没有一个人的教育背景里面写着高考状元。因为高考只是一次性考试而已,只能部分地说明过去和部分地说明将来。

    某些学校,以此为幌子吸引生源,某些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作为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

    多年前,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我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解决“高考状元”被热炒难题还得从根源上做起:第一,得先承认高考制度不合理性的一面,而且针对这种不合理性进行改革;第二,从目前看,高考不能取消,也取消不了,但可以在增加项目上下工夫;第三,斩断高考状元被炒作之根,不只是政府的事,也不只是媒体的事,大家都有责任。基于目前的国情,人才评价机制一时很难改变,而且个人也控制不了。从公民个人角度来说,不跟风,淡化高考状元本身就是履行了责任,作出了贡献。

    今天再看,我仍然认为这段话说得没错。

    为此,我比较欣赏广西省教育厅,今年仍然坚持不公布高考状元,也欣赏清华大学,他们不公布状元数,反对利用高考状元进行炒作,这是应有的责任担当。这一点,很多大学没有做到,很多中学也没有做到,尤其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更没有做到,需要检讨和反思。

分享到:
警惕车改过后有人“领着补贴坐公车”
“毒驾入刑”变成现实有多难
官方微博“卖萌”应适度
广东免职聚赌干部空出职位公开选拔
热炒高考状元为谁贴金为谁忙
官员非本地化能否摆脱人情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