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08版:201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刊    上一版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实现毕业生高就业质量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9日   T08 版)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凤君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景海河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教育部、建设部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理事单位、教育部、建设部土建类高职高专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建设部教育协会高职高专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建院以来,学院一贯坚持“开放,改革,建设,发展,创新”的十字工作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本位,以巩固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成果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扎实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0年达到较高水平,连续4年在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2011~2012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院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招生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科学的教育思想,实现“两个需求,一个目标”的办学思想

    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保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办学宗旨,自觉践行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贯秉承“德能兼融、行知合一”的校训精神,遵循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并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持续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强化了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制定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满足“两个需求,一个目标”。“两个需求”是指学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上大学的需求;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合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学院自身具有的教育资源,可以具体归纳为“两规、四建、八业”(“两规”是指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四建”是指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城市建设、市政建设;“八业”是指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建筑勘察业、建材业、装饰业、纺织业和风景名胜保护业)。“一个目标”是指人才培养要以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为培养目标,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必须够用为度,培养学生养成终生持续学习的习惯,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本位,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合理结构,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充分发挥“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一是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 “2+1”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学院自1998年就开始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较早实行该模式的院校之一。其中的“2”是指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以学校为教育主体。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元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中的“1”是指学生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以企业为教育主体。把学生安排在管理模式先进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为主的大型企业、建筑市场发展健康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以员工的身份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顶岗作业,并定期轮岗,在业务水平、岗位能力、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发挥了“企业、学校”两个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了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办学目标。二是探索和实践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前已形成高等职业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在建筑学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为建筑业培养施工、管理一线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通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职教吸引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学院毕业生进入全国500强企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得到了社会及行业企业的充分认可。

    (二)与行业标准相融合,实施“四能四证”认证制度,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近年来,该院通过对学生“开展四能四证”的培养和认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四能四证”是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等四大核心能力,使学生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和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认证证书”。该院拥有国家一级培训资质一个,省级培训资质两个,涵盖建筑行业21个职业岗位的培训能力。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三年来,该院毕业生11295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9400人,获取率为83.22%。学院制定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认证办法》以及操作细则,开发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生综合素养认证提升系统,将学生素养认证工作进行量化。按必修、选修8大模块,对每项目标的完成情况的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打分。毕业前,根据评价结果发放大学生素养认证证书。推进“四能四证”制度,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生职业能力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对接。通过“四证书”的实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毕业生毕业时同时颁发“四能四证”,在就业市场上无形中为毕业生提高了竞争力。该院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具备21个鉴定资质。

    (三)开创优秀学生领导岗位能力培训,提升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提升学生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创新和尝试,该院近年来创办了优秀学生领导岗位能力训练班,学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学生,通过M810模式(8种训练和10种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此模式涵盖思想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公关礼仪、搏击训练、文艺欣赏等多项内容。优秀学生领导岗位能力训练班自2008年9月开办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培训4期学员,总数300人。训练班中的部分学员已成为国家大型建筑企业的业务骨干。

    三、以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依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赢

    (一)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毕业生就业基础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这个办学主体的作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机制体制创新,与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共同体,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实现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同时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课程标准制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从而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训实习与职业要求相适应,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二是构筑校企合作基地,保证实习就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学院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只有足够数量的校企合作基地,才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的要求。学院现已拥有348个顶岗实习就业基地,确保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顶岗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的选择需求。由于建筑业施工周期长、建筑体量大、耗材多、涉及到法律法规较复杂等特点,学院尽量把学生安排在建筑市场发展健康的地区、管理模式先进的大型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实习。学院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鼓励、支持或整改。

    多年来,通过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该院为企业输送了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由于是双向选择,这些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实习就业一体化新模式的实施与推广,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该院的这一模式也已为全国100多所高职院校所借鉴。

    (二)办校中厂,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适应”,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做合一

    一是在工作过程中依托主流教育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为培养高端技能型、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该院打破传统模式,开发了“1363”(1个团队、3个阶段、6个步骤、3段认证)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学院各专业及专业群根据行业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编制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重构了课程体系,在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多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二是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厂一体”实训实习基地,营造学生实习的真实性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学院多个专业通过“校中厂”股份制校企合作,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院按照“真实性、生产性、示范性、开放性”及“教学、培训、鉴定、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为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目标,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厂一体”实训实习基地,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近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相继建成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真实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全过程、全实景、全方位的职业训练中心和1.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并对3258平方米的传统教室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集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职业能力训练、职业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平台。该模式既在校内创造了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体化实训平台,并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场所,同时也为学院创造了经济效益。利用优秀企业的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性循环。

    学院立意深远,凝心聚力,奋发图强,正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迈进。

分享到:
树品牌 创特色 建示范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实现毕业生高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