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有一口有着50年历史的水井,有一个与这口水井同名的连队。在国境线上,这个连队实现了连续50年无事故、无案件、无严重违纪、无涉外事件,2011年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评为“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英雄集体。
东风泉伴官兵守国门
列兵邹文、邹杰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去年底,他们哥俩从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入伍,来到甘肃酒泉。
新兵训练结束,哥俩双双被分配到东风泉边防连。
一得到消息,哥俩赶紧上网“百度”了一下,结果让他们的心凉了半截:听着这连队名儿挺美的,其实这个驻守在中蒙边界的边防连驻地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方圆4.2万平方公里荒无人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既然当了兵,服从是天职,哥俩和战友们上路了。
从繁华闹市驶向黄沙大漠,由高速公路转到戈壁搓板路,他们在大巴上整整颠簸了7个多小时, 才到达东风泉边防连。
眼瞅着一路上荒无人烟的沙丘、卷起漫漫黄沙的大风,这对“山东大汉”蔫了。
“50年前,连队刚组建那会儿,全部生活用水都要到几百公里外去拉。要是碰上道路不通、雨雪隔阻、车辆故障,断水三五天是家常便饭。”到连队的第二天,所有新兵参观荣誉室,老班长讲述了当年老连长王治顺留下遗书,带领两个战士骑着骆驼,历经千辛万苦为连队找水源的往事,“干粮吃完了,水喝光了,连骆驼都累得趴在地上大口喘粗气,可他们还在坚持。直到第七天,才在几丛红柳旁边刨出水来。此后,连队搬迁到泉水边,依泉建连。官兵们将泉水命名为‘东风泉’,连队也因泉得名。”
出了荣誉室,再来到水井边,凝视着那块镌刻着“东风泉”的匾,邹文、邹杰哥俩沉默了。
一天晚上,哥哥邹文拉着弟弟邹杰来到连队大门前,指着用石头围成的“中国地图”说:咱哥俩来东风泉当兵,只能做好汉,不能当孬种!
打那以后,哥俩啥都比着干。今年6月,哥俩双双被上级表彰为“边防之星”,其事迹和照片上了连队的“好汉墙”。
建连50年来,东风泉精神就这样滋养着一代代守防官兵,激励着官兵们创造着一个个奇迹。如今的东风泉边防连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官兵们住上了具有防风、保暖、采光功能的新营房,连队里新鲜蔬菜、纯净水、照明电、宽带网一应俱全,但东风泉精神从未被淡忘。
2010年3月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雪突袭了边境地区,封住了连队通往哨所的全部道路,所有哨所成了一片“雪海孤岛”。
执勤官兵被困,形势告急。连队组织了几次营救行动,由于风雪太大都没有成功。
1天,2天,3天……肉没了,菜没了,饼也只剩下几个。
哨长何明带领4名战士把剩下的饼子掰碎,加雪水熬成糊糊充饥。直到第7天5人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们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每天每岗坚持“坐哨”,没有缺岗一分钟。
终于,上级组织的紧急救援队赶到了。此时,5名官兵已饿得眼冒金星,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们手中的钢枪却始终是热的。
近5年来,该连有80人被评为边防之星、岗位之星,22人立功受奖。
记者在连队官兵们自办的小报《戍边人》上看到一首出自战士笔下的小诗:“天,睡了;地,睡了,只有哨兵的枪醒着。边关战士,千万个辛苦,都是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东风泉见证新一代戍边人成长
“马和骆驼曾经是我们巡逻执勤的主要装备,随着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新型巡逻车已经取代了骑马巡逻,不仅提高了巡逻执勤的效率,官兵的安全系数也显著增强。”指导员张贤明介绍说。
其实,在东风泉边防连,记者深切感受到,乘坐巡逻车巡边代替骑乘巡边,只是该连管边控边方式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连队指挥控制室里,记者轻点鼠标,数十公里外,496号界碑前,巡逻小分队正警惕沿边境线实施徒步巡逻。不远处,驾驶员正在擦拭新型巡逻车上的泥土。
随着镜头的不断切换,记者在不到两分钟时间里,察看了该连防区内多个点位的适时边情。
“信息化戍边手段的运用,对边防官兵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据酒泉军分区司令员杨焕林介绍,该连通过送出去培训、技术专家代培、结合执勤巡逻实践等多种办法,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官兵素质同步提高。如今,该连人人都会操作使用手持北斗机、红外夜视仪、可视监控系统和车载监控系统等高科技装备,连队可以同时为营、军分区、省军区和兰州军区等各级指挥员提供适时边情。
从过去用脚丈量边防线的人工戍边方式,到骑马、骑骆驼巡逻,再到现在的信息化管控和现场巡逻有机结合的戍边方式,连队边境防卫和管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采访中,班长李辉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东风泉边防连官兵卫国戍边事迹为原型,创作拍摄了电影《天边有一簇圣火》。“今天,这簇圣火依然照耀着官兵们的成长成才之路。”他说。
“不能让我们的官兵在边防上待几年就脱离了城市、脱离了社会,要把每名官兵都培养成在部队有战斗力、回到地方有竞争力的新型戍边人。”酒泉军分区政委张岁太告诉记者,近年来,该连队制定了《学习成才五年计划》、《开展学习成才活动奖惩办法》,成立了学习成才活动小组,鼓励官兵参加自学考试,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边关文化建设。
辽宁籍大学生士兵吴麒昊,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考取了国家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连队根据他的专业特长,安排他到通讯员兼文书岗位。小吴一有空,就在东风泉小讲坛讲解国际金融与贸易、我国的经济政策等知识,传授电脑维护、课件制作和网络运用技能,使连队80%的官兵学会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平面设计、视频剪辑等实用技术。
“没有过硬的本领,别说是看国门,就是连饲养场的栅栏都看不住。”连队驾驶员叶鹤峰对此有过刻骨铭心的教训。
5年前的一天,副连长何明带领官兵乘车到边境一线巡逻,叶鹤峰驾驶的巡逻车在半路上抛锚了,他使出浑身解数,折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把车修好。当时,天下起了大雪,刮起了大风,8名战士在冰天雪地里整整冻了5个小时。最后,营里派来的修理工赶到,不到5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叶鹤峰至今不敢忘记何副连长严厉的责备:如果当时边境线上出现情况,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那天晚上的叶鹤峰失眠了,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汽车修理,不能光会开不会修。两年后,他在省军区组织的驾驶员技能比武中一举摘金。不仅如此,他还熟练掌握了电焊、锅炉维修和油机操作3门技术。
一次,连队派出新配发的巡逻车巡逻时,遇到两名牧民在寻找丢失的羊群,排长孙小磊果断通过车载通讯系统向连队汇报并请求支援,及时准确地向连队发出了救援信号,很快连队就通过可视监控系统找到了牧民丢失的羊。
张贤明说,现在,连队每名战士都达到了“精一通二会三”的要求,实现了一专多能、一岗多用。
东风泉边,新一代戍边人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