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重庆商报》联合大渝网就“退休年龄延至65岁”进行调查。期间共有5000多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95.84%的网友选择了“不乐意”,仅有4.16% 的网友选择“支持”。
这个调查不足以代表全国,却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姑且以点代面地来看待。为何九成五网民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与其说他们担心晚年时儿女赡养不过来,不如说是对养老退休制度所体现的社会不公失望和不满。
正如一些专家所解释的,我国的养老制度在设计和执行上形成了“碎片化”(多轨制),因而造成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员工和社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严重不平等——公务员不交养老金,退休后却能领到替代率达80%~90%的养老金,公务员群体比事业单位的额度还稍高一些。而企业员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5%,因而出现公务员退休金是企业员工和个体劳者的2~3倍多的不平等。
专业人员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早就表示,公务员不参加改革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两个台阶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双轨制更是不公平,关键是要看有关部门是否下决心来改变。换句话说,在讨论和实施延迟退休之前,首先要把养老金的多轨制改为单轨制。
而接下来,如何弥补养老金缺口,或用什么方式、路径达到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同样涉及社会公正。解决之道并非只有延迟养老这一种方法。既然公务员不交养老金可以用税收的资金来弥补,那为何不能用取之于民的税收来弥补养老金缺口呢?
在解决现有和将来的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上,其方法不只限于延迟退休一途。公民有权利把其劳动成果中更多的一部分投入到未来的养老中。此外,减少“三公消费”,就可以把劳动者的更多果实用以填补养老金的不足。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在积极尝试用其他手段来弥补养老金缺口。例如,上海有望在今年年底出台实施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简称退税养老),正是考虑到未来养老金不足以支付一个人晚年所需,而提供的另一根养老支柱,其最大好处是,购买者在规定的购买额度上限内,购买此险的费用可不交税费,等将来退休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税。
比如,一位员工月收入6000元,扣除3500元起征点,纳税基数为2500元。此时,如果购买“退税养老”保险1000元,其纳税基数就会减至1500元,会少缴更多的个税。实际上,这种做法就是政府在养老金上少收税而让利于民。如果能更彻底,在退休领取保险金时不再让人补缴个税,那应该会鼓励更多人从个人收入中多拿出一点来购买养老。这既减轻了国家未来支付养老金的负担,也能减少在改革养老金时面对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