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行者无疆

仙园的雅致和格调

柳杰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06日   12 版)

    科罗拉多学院

    梁实秋和闻一多租房住过的街道

    学生宿舍

    仙园

    从州际高速路下来去我投宿的旅馆的时候,看到路牌指示科罗拉多大学科罗拉多泉分校和旅馆在同一个出口,但它们各在路的一边。

    大学那边似乎住宅区、商业区之类的建筑群很多,我不确定大学的位置,向旅馆经理打听,旅馆经理从前台出来,指着大学那边山上最高、最大的建筑群说:那就是科罗拉多大学的校舍。我回房间休息了一下,重新出来,骑上摩托奔大学而去。十分钟不到我就到了校园的大门,那里有个牌子写着大学的名字:科罗拉多大学科罗拉多泉分校。但下面的小字,“建于1965”,让我疑惑不解:不该这么新啊。不过,看看那些大楼,的确都挺新。

    停车的时候,我问路过的一个小伙子:是不是还有个老校区?有没有一个男生宿舍楼叫海格曼楼?他说,这些楼总是在不断地翻新,所以看起来总是很新。海格曼楼没听说过。

    我走进学生服务中心,前台的小伙子非常热情地接待我。我说明来意:一个我喜欢的中国作家1924年从这里的英语系毕业,我想找他住过的宿舍楼,海格曼楼。

    “那不可能啊,我们1965年才建校。”他说。旁边有个小伙子也跟着附和。

    “科罗拉多泉有老大学吗?”

    “有,有个挺老的大学叫科罗拉多学院。那个作家叫什么名字?”

    “对不起,我不知道他的英文名字。”

    “中文就行。”

    “梁实秋。”我拼给他听。他输入电脑,立刻有了答案:“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对吧?”

    “对!就是他!”

    “他是科罗拉多学院毕业的。”那个大学离这里大概六七公里,他俩给我画了张简单的地图,并叮嘱我:“路边有座石砌的教堂,一看就是老建筑,到了那里,就进科罗拉多学院的校区了。”我真心谢过他们,兴奋地骑上摩托。

    路很简单,路上车也不多,我只骑了5分钟,情绪就更高涨起来:我进入了另一个科罗拉多泉,小巧、老旧、雍容、整饬、恬静,和州际公路边那个现代、耀眼、热烈、凌乱的科罗拉多泉不在同一个世纪。那种风格和气度,让我不由想起欧洲那些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大学城。不过,和那些游人如织的欧洲大学城相比,这里更像土地平旷、阡陌纵横的桃花源。

    我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发现”,心怦怦跳。在大学的招生办附近停好车,开始步行游逛。

    我在路边的校园地图板上没找到海格曼楼,就又去学生服务中心打听。值班的小伙子也没听说过海格曼楼,但是我问他梁实秋和闻一多合租的房子所在的那条街,他知道,并准确地告诉我路径。于是,我信马由缰地往那条街走,沿途碰到什么看什么:宿舍、行政楼、教堂。

    梁先生在这里读书的时候,这里只有几百个学生,是哈佛大学承认的7个西部“小”大学之一,从我途经的校区看来,它现在也没有过分膨胀,比树高的建筑少见,树林和草地阵容齐整,没有见缝插针地增建,建筑大都是古风盎然的老房子。它是高等教育成为大批量产品前精英教育的化石,让人怀想、留恋。

    我猜它一定不能维持原先的精英路线,但从校园的规模和风格的继承来看,它还是尽了最大的力量留住旧时代的美好。想想几公里外轰轰作响的州际高速所代表的,令人心惊的现代生活,知道世界上还有些这样隐秘的角落,在尽力保持旧时的雅致和格调,我就觉得心里有点安慰。

    现代民主社会给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上升的机会,但是,也让社会更平庸、更同质化,旧时代士大夫、贵族生活的优美、闲适、精致,也随之消失殆尽,这种进步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梁先生赁屋住过的那条街很长,很美,我逛了接近校园核心部分的七八个街区。一边闲逛、拍照,一边判断哪幢房子够老。我的拍照打扰了一栋房子的主人,他们全家在前门外的门廊吃饭,我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己。他们说,他们的房子有120年了。女主人还问我:“为什么你喜欢这个作家呢?”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支吾其词,用“说来话长”之类的话搪塞过去了。

    晚餐时,我回到学生服务中心,在很时髦的学生餐厅吃了顿自助餐。一边吃,一边琢磨那个没好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梁先生的文字呢?的确说来话长。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没读过梁先生的文章。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才第一次买了一套广播出版社出的《梁实秋散文》,买书回来,展读一过,“读后感”至今仍记忆犹新。他那流丽轻灵、亦庄亦谐的文字,通达圆融的见解,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性情,不免让我见猎心喜,诵读再三,然后长舒一口气。真喜欢啊。

    我还琢磨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梁先生在他的回忆文字里对这么优美的校园和校舍只字未提呢?他记载了他和闻一多在科罗拉多泉的游历:派克斯峰,七折瀑(Seven Falls),仙园(Garden of Gods),而尤其对仙园欣赏有加,认为桂林也有所不及。

    科罗拉多泉是美丽的山城,1923年梁先生刚入学就给远在芝加哥读美术学院的闻一多写了封信,附了12张科罗拉多泉的明信片,问闻一多:“你看看这地方,比芝加哥如何?”被乌烟瘴气的城市和寂寞无聊的生活折磨够了的闻一多,招呼都没打一个,提着个小皮箱就坐火车过来了:他转学过来了。

    科罗拉多泉的美当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但是,更重要是,他有朋友在这儿。科罗拉多学院才是仙园啊。我的目光在窗外的树林和草地流连,我觉得那是大学应该有的样子。教堂每隔半个小时会响起报时的钟声,舒缓、悠长,我心里有莫名的满足和感动。

分享到:
仙园的雅致和格调
如何选择英语旅行指南
旅游的癖好
第七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推介活动提名阶段入围名单
“我与徽州区的浪漫之约”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