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半个多月的弗吉利亚大学校长下台事件,以校长沙利文的继续留任告终。
上月初,久负盛名的弗吉尼亚大学对外放出消息,称女校长特瑞萨·沙利文(Teresa Sullivan)即将下台,全校上下既哗然又茫然。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校长的任命与罢免均由大学董事会决定,董事会是美国大学的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成员来自校外许多非教育界人士,其中商界精英和政治人物占很大比重。除了负责校长的上任与卸任外,董事会的主要职责还包括制定学校方针、维护对外关系、保证学校财政供应充足、审批校长政策规划等。虽然董事会不被允许干涉学术管理,却能够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制衡校长权力,并在经济上延续发展大计。
良好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氛围,构筑着大学的“乌托邦”理想,董事会则为其提供现实支撑。如今,在由后经济危机和网络全球化引发的双重风暴之下,美国大学所面临的现实异常残酷,正如弗吉尼亚大学在这次下台风波中所表现的那样,理想已经开始动摇。
该校校长沙利文上任虽还不到两年,却在教授和学生中间口碑甚好。作为社会学家的她著作颇丰,作为教授的她平易近人,作为校长的她秉承自由、公开、多元的办校原则。由于财政困难,许多大学已经要求学生在4年学期满后退学,哪怕学业尚未完成。弗吉尼亚大学是目前少数几个可以把毕业期推后一到两年的学校,而且以85%的按时毕业率高居全国榜首,堪称一流。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沙利文却突然被告知,她不能当校长了。
董事会的理由是:由于经济下滑、州政府投资减少、数字化时代来临,该大学正经历着一场生存危机,学校需要一个强人型领导者来更好地适应外界现实,而沙利文不是那种人。
此讯传出,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学生游行示威,星级教授辞职,州法官施压希望董事会作出解释,州长也在短短几天内,收到了上千封投诉邮件和不少电话。暂且抛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说,这场争议的焦点在于董事会“闭门”作决定,理由也太过牵强——董事会董事长海伦·多格斯(Helen Dragas)在数月以前,曾以邮件方式游说董事会成员,讨论让沙利文下台的可能性。但是,董事会在尚未进行会议也尚未投票的情况下,就公布了这一决定。
由州长任命的大学董事会成员,多数是竞选时为其募款的大亨,或私交甚好的政坛人士,或该校校友,任命是对支持州长当选的一种回馈。董事长多格斯从2009年开始,已向政治宣传活动捐款约7万美元,在2008年时,被上一届州长任命为董事会成员。作为商业人士,她以决策迅速果断高效著称——这与她在校长下台事件中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可是,却忽略了大学和企业的本质区别。
企业决策或需要隐私,但在高等学府中,任何一项政策出台都需要绝对的透明度,何况,用电话和邮件方式来游说成员本身,就有规避法律之嫌。董事会的权限仅在于监督助学贷款利率等财政问题,一旦插手内部决定,其权威性将大大削弱。
尽管下台事件中,董事会是在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决策权,但众人恼怒的原因在于,董事会公然置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意见于不顾,莫名其妙地“代表”民意。事件发生后,教职工评议会正式向董事会提出交涉,要求让沙利文复职。该评议会大部分成员由教授组成,标志着教师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大学学术权力的象征,其职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校长和董事会权力的制衡。
迫于各方压力,董事会决定再次召开会议,为沙利文是否应当复职投票。结果,沙利文继续留任。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商人也许会选择现实,大学则始终代表着理想。弗大校长在这场冲突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种既不屈从于利益,也不屈从于权力的大学精神,解救了她,也解救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