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张潇源的简历,对比站在面前的男孩,你会忍不住怀疑:我是不是认错了人?26岁就获邀成为SCI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的审稿人,参加DIDC全美国标舞比赛获新人组伦巴、恰恰冠军,会近10种舞步的男孩怎么会这么朴实?
短短的头发和参差不齐的刘海儿让张潇源带有一些天真的傻气,背着双肩包、骑着自行车,张潇源乍一看仿佛是刚刚下课的中学生。事实上,他即将博士毕业。
“我就是个典型的清华工科男。”张潇源笑着说。
简单生活的科研狂人
攻读博士的张潇源在清华园已经待了将近5年,他说清华的风气就是行胜于言,“我也是这种风格”。
这个26岁的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令人叹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6篇,总影响因子近30,他引(文献被除作者以外其他人引用的次数——笔者注)将近50次,并于2010年年初受邀为SCI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担任审稿人。
一谈到他的研究领域,张潇源整个人一下就精神起来了:“我的研究方向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它利用产电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其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是一种净化污水同时回收能源的新型工艺。”张潇源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研究,并不时地用手比画着,偶尔还会自问自答一下,脸上带着一种孩子式的骄傲和沉迷。
用“爱”来形容张潇源对自己的研究一点儿也不为过。实验中,反应器一旦运行起来,他就舍不得让它们停下来:“我总想着今天要是停了,那多可惜啊。”反应器常需要维护,调节温度、添加基质,一点儿都不能马虎,张潇源笑称:“就像养宠物一样。”
对“宠物”的不舍促使张潇源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交换生期间,整整一年都在实验中度过:“交换了365天,360天我都在做实验。其他同学在过圣诞节,我也去学校做实验。寒假做实验,好处就是实验平台你都可以用!只有一点儿不好,就是没有公交车。”
没有公交车,张潇源就走着去学校。除了看顾自己的“宠物”,他还会帮忙照看同学的反应器。那段时间,张潇源一人维护了50多个反应器,其中,30个反应器都是他的,而寻常实验只需10个。“不同温度,不同反应条件,我都想试一试。来一趟不容易,能多做点儿就多做点儿。”
张潇源的形象很像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科研狂人Sheldon:除了科研,生活中似乎没有其他。一心扑在科研上,有着孩子式的执著和热爱。
他说:“其实国外的生活也挺简单,除了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做饭、吃饭、睡觉。”
科研狂人的文艺范儿
在科研上,张潇源有很纯粹的执著,“不懂就要想明白”。本科毕业设计时,张潇源曾将实验失败原因列在一张Excel表上,一个个排除,直到两页表格被密密麻麻的小字排满,找到了解决方法为止。
然而,如此单纯执著的张潇源骨子里还有着一股文艺范儿。
伦巴、恰恰、华尔兹、探戈、狐步,张潇源会将近10种国标舞步。在宾州州立大学做交换生期间,他还加入了当地的国标舞队,并在DCDI全美国标舞比赛中获新人组伦巴、恰恰冠军。
他提倡动静结合:“科研是静,舞蹈是动,跳舞是科研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愉悦身心的锻炼方式。”不仅如此,张潇源还多次志愿担任交谊舞教练,已培训了500余人。
舞蹈之外,张潇源还有另一个文艺爱好:摄影。“我是用镜头记录生命的点滴感动。”张潇源常常拿着相机去捕捉美丽的风景,百年校庆期间,他还用镜头记录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叶铭泉副校长及代表团来京共庆两岸清华百年的全过程。
传统观念里,总认为以清华为代表的工科男生不文艺,不懂浪漫。网上甚至有一组广为流传的视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调侃清华男生的不解风情。
对此,张潇源不置可否:“视频还是有些夸张,浪漫有很多途径。”张潇源的左手无名指上有一个低调的戒指,那是他在清华园的另一个收获:与小他两级的师妹步入了婚姻殿堂。
饶是如此,这个在科研、爱好上都能侃侃而谈的男生面对这个话题,还是有点儿害羞:“这个就不要多说了吧?”
也许,网络曾流行一时的凡客体可以对他作出一个贴切的评价:“爱跳舞,也爱摄影;是好丈夫,也是SCI审稿人;不要叫我科研狂人,也不要叫我文艺青年;我是张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