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发布首份《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提出“履行社会责任,追求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发展理念。
自2012年2月9日,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作起,这个承担着北京地区70%以上电力输送任务,肩负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5个地市电力供应使命的企业,迈出了探索“经济与社会责任”平衡点的重要一步。
“绿舟”行驶13年收获公众信任
在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绿舟”服务队是村民们最信任的人。
潘家口水库环库区4万亩大小沟岔里,居住着1600多名村民。库区交通极为不便。船是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村里没有小卖部,村民外出采购一次仅往返交通就得几十元。13年来,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的9位农电工,默默架起了村民和外界的“桥梁”。
1999年,李希友、石洪福、胥荣彪等9人开始负责潘家口水库区域的抄表、线路维护工作。由于每个月都会往返于库区和县供电所之间,起初会顺便帮村民捎些生活品。“没多久,便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找我们帮忙。”队长李希友告诉记者,“于是我们就想,不如成立一个服务队,定期帮村民采购。”
“绿舟”服务队诞生了。“绿,是国家电网的标志性颜色。”李希友说。13年间,志愿服务从未间断。“从种子化肥到电视冰柜,买什么的都有。我们会将价格、物品列好清单,统一购买后再送到大家手上。”队员石洪福说。
“不多算一分钱、不收一分费用”,这是“绿舟”服务队始终坚守的承诺。服务队很快引起了公司层面的注意。为了进一步改善库区村民生活,承德供电公司先后购买了千余本书籍,由队员们设置流动读书角供村民使用。
在李希友看来,13年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村民的信任”,“对村民而言,国电人就是自己人。”
这是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赢得公众信任的一个例证。7月6日,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发布的《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企业的价值观:哪里有求助,哪里就有电力服务队的身影,倡导员工投身志愿者行动、争做优秀公民。
对此,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积军表示,“《白皮书》是对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的拓展和延伸,期望通过《白皮书》的发布,加快冀北公司社会责任的推广和落地,把外部期望转化为内生动力。让冀北公司尽快成为‘可靠、可信赖’的负责任的央企的表率。”
让公众与企业建立情感联系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曾发表文章《社会责任:央企与公众的误会在哪儿》。该报道指出,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节约、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央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诸如慷人之慨、止于捐赠等质疑,仍令其陷于被动之中。
央企与公众之间的误会究竟缘何而生?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直言:当下,央企发展进入了最好的时期,面对的舆论环境却不容乐观。“原因在于,社会与央企功能价值的关系日渐密切,情感联系却日渐疏远。这说明,央企的发展逻辑和社会对其诉求有所偏差,亟须纠正。”他说。
在他看来,央企注重“业绩表达”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公众更渴望了解央企该做什么、在做什么、为社会尽到了哪些责任。“公众更加关心央企的社会综合价值而不仅仅是经济指标。”他说。
对于唐山供电公司团委副书记冯光而言,这样的发展思路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印证。
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他与这里的25个康复家庭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唐山大地震后,一些无人照料的截瘫人员住进了这家疗养院。多年前,公司团委便关注到了这个特殊群体,开展了青年志愿服务队对口帮扶工作。”冯光说。
但在帮扶工作初期,很多志愿者都曾有过“交流不畅”的经历。“一方面经历过巨大自然灾害,康复村民内心受到过伤害;另一方面,面对突然而至的企业员工,他们需要时间相互了解。”他说,“化解与公众之间的误会,央企员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
在他看来,对每位被帮扶个体来说,业绩再辉煌的企业名头也只是个“抽象而冰冷”的词语。村民对这个词的认识,与企业的利润、规模数据无关,都来源于志愿者的一言一行,“比如在组织康复者外出参观时,我们的行程是否考虑到他们行动不便?帮扶工作能否十年如一日,而不只是一时兴起?公众要感受到企业实实在在的责任感,才愿意与其交流”。
在康复村村长杨长禄的眼中,唐山供电公司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功诠释了其身后的企业形象。“我所看到的,是村民们和志愿者们相处时脸上洋溢的笑容。”他说,“这是公众最真实的反馈。”
做一个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
在毗邻喜峰口古长城的深山峡谷里,居住着两个自然村,72户人家。这些人家分布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山坳里,长期面对极为薄弱的供电环境。2007年,当低电压线路改造任务下达至唐山供电公司迁西县电力局滦阳供电所时,时任所长赵永秋便深知:这将是一场攻坚战。
改造方案涉及新组电杆50基、架设导线15400米、铺设电缆230米……这意味着一笔巨大的财力、人力投入。“但更重要的是,线路改造后可确保该地区未来30年用电无虞。”赵永秋说。他和公司决策层的判断不约而同:面对企业付出,更该考虑的是“当地发展能因此获得什么”。
于是两个月后,深山里传出了电视机的声音,村民们用上了电话、冰箱。“因为企业行为,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因用电改善而提高,这是电力公司最大的荣耀。”尹积军说。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法规,强调央企的责任意识。2007年年底,国资委颁布实施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的广泛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中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
“优秀的企业,更应该是优秀的企业公民。”对此,尹积军表示,在他看来,以冀北电力自身为例,若想成为一个“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首先要做到“企业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近日发布的《白皮书》中,尹积军的理念得到了印证。《白皮书》显示,为满足地方发展的用电需求,“十二五”期间,冀北电力公司计划投资615亿元提高供电能力。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将投资111.3亿元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
“《白皮书》是企业服务经济强省战略的宣言书。一个‘人格饱满’的企业公民要将自身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棋局中,要敢于公开承诺并接受监督。”他说。
《白皮书》发布当天,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苏桂峰表示:近年来,国家电网的一系列举措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中央企业“求大、求快、求强”的成长逻辑,不断缩小着与社会公众“公平、效率、分享”诉求逻辑的偏差,逐步建立起基于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信任关系。
“我国正处于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工业强国的进程中。”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黄群慧说,“在这一大背景下,就电力公司而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其最大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