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荧屏、杂志和CD封面上看到他们。他们是改变世界的影视明星、体育冠军、创造天才,或商界亿万富翁。你跟他们不同,但你想成为他们那样,样貌、行为、举止都像他们。他们是你的偶像。
我和丈夫的美国孙女苏菲的偶像是罗伯特·帕汀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我那热爱运动的孙子伊莱和艾伯心中的英雄是篮球明星科比·布赖恩特;而我们小孙女的偶像则是叮当小仙女(Tinker bell)和其他童话人物。在世界上每个地方,无论幼儿、小学生、大学生,甚至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德国畅销杂志《Stern》希望知道“谁是德国人的偶像”,于是做了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名列前茅的既非F1赛车手舒马赫,也非当时正在德国巡演的歌手罗宾·威廉姆斯,而是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和平主义者、医学博士阿尔伯特·施韦策,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还有在前苏联并不受欢迎的戈尔巴乔夫。但在这个名单的最上端,是世界上每个人都很熟悉的一个名字——妈妈。在所有14~29岁的受访者中,40%的德国人将妈妈列为首位。
解读“为何妈妈会排在首位”非常有趣。当你正为“在外面多玩儿会儿、交男朋友或与朋友们待在一起”而和妈妈抗争时,把她当作偶像也许显得有些奇怪,但科学家对此却并不意外。这并非回到了旧时的家庭崇拜或“妈妈的孩子们”长大了,而是与我们对“稳定、舒适及家庭纽带”的渴望息息相关,并需要和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联系起来看。
许多人认为,在如今的时代,我们作为个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对正处于探寻“自己是谁、自己在未来的位置”的年轻人而言,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向。年轻人也清楚他们的未来会不同于父辈,一份工作不会再干一辈子,人际关系也如此。老话“约翰尼没学的,就永远不必学”换成了“约翰尼必须永远学”。虽然“所有的门都对年轻人敞开着”,但自由也伴随着不确定性,而且事情越重要,不确定感就会越强烈。
如果你的偶像不是父母,那可能会是布拉德·皮特、安吉莉娜·朱莉、乔布斯或马友友。他们的画像被你挂在墙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想或你能拥有他们那样的生活。你必须得是马友友,才能像他那样生活。可你不是。那么,偶像到底有什么用?
事实上,活在聚光灯下并不意味着生活就过得体面而高尚。个人问题有时会和名气一样大,尤其在演艺圈,酒精和毒品被作为一种虚幻的舒适来缓解压力或激发创造力。名气往往伴随着付出很高的代价,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故事呈现出的那样。
然而,那些用自己的方式达到顶点的人都有着共通之处——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不断努力以达到目标,努力地去保持。舒马赫要冒着酷暑进行比赛,修女特丽萨(她在上面提及的“偶像排名”中位列第二)需要极大的力量和决心在加尔各答的炎热街头帮助穷人。
你们中的许多人现在正忙于应付学习和考试,渴望有时间放松和休息。也许你可以在假期里安静地花上几个小时,拿起自己的肖像或照片,认真地问问,这个人是谁,他真正想要什么,并认真倾听照片所告诉你的。
也许你很想追随某位大英雄的足迹。但别忘了,这个世界并不只有那些微笑着出现在广告、荧屏和杂志上的人。一些真正的英雄也许一生无名,却带给很多人幸福。
(作者欢迎中国读者通过电子邮箱doris@naisbitt.com和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