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绿舟”的日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7日   05 版)

    校媒记者跟随“绿舟”服务队捎带生活用品给库区村民。

    6条小船,9个汉子,13年坚守。在河北省宽城县潘家口水库,活跃着一支国家电网冀北承德供电“绿舟”服务队,13年来,他们用真情温暖民心,用责任书写担当。一叶小舟、风雨无阻、一路前行。9名队员,每人都有几本日记,记录着他们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记录着他们执着坚守的真情传递。

    “1999年6月份起,村委会和管电站领导找我,再加群众的信任,我当上了村电工。我们身在库区,交通不便,我一定努力学习技术,为库区百姓守好这份光明……”

    ——摘自“绿舟”服务队队员石洪福日记

    石洪福所在的村庄位于河北省宽城县潘家口水库。这里是引滦入津工程的源头。1986年,库区通了电。随着蓄水工作完成,水位逐渐上涨,大部分的村民都移民搬迁走了,只有少部分人难离故土,分散居住在库区的沟岔里、山坡上。目前,环库区4万亩的大小沟岔里还居住着400多户、1600多人。他们靠网箱养鱼、山坡地种植维持生计。因为大家居住得很分散,村里没有小卖部、信用社,村民购买日常必需品要到几十公里外桲椤台镇。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船是村民通往外界唯一快捷的交通工具。

    从1999年开始,李希友、石洪福、胥荣彪、张相存、刘井辉、徐海成、李长久、刘保朝、周俊全9个人担负起潘家口水库区域农村的抄表、收费和低压线路维护工作。9个人中,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34岁,全部是共产党员。因为每个月都要到镇上的供电所办理业务,帮助村民捎些生活用品成他们“分内”的工作。

    时间长了,乡亲们都熟悉了9个人固定“进城”的日子,每次大家都会提前把要买的物品打电话或见面告诉他们。有时,村民只要看到挂有“绿舟”字样小旗子的机动船经过,也会给他们打电话捎些东西。石洪福说,每个村民买什么东西,用多少钱,9个人都会详细地列好清单,从针头线脑、柴米油盐,到种子化肥、冰箱电视,每次他们都会让乡亲们满意。

    除了帮助村民采购日常用品,村民存钱、取钱这些事也都是“绿舟”服务队帮着办理。姚贵全是燕子峪村的养鱼专业户,因为平时业务忙,走不开。每次他都把银行卡、密码、身份证交给石洪福,让他帮着存钱、取钱,有时三五千,有时几万元,一年算下来也得取个十几万,一次也没出过差错。

    “今天我去抄表,走了几里山路。每到一处,乡亲们都热情的跟我打招呼。我认真地记录每块表的数据,检查线路、表箱、电杆、拉线,做到心中有数……”

    ——摘自“绿舟”服务队队员李希友的日记

    用心服务、快乐自己,是“绿舟”服务队的服务宗旨。我们跟随“绿舟”服务队队员一同去采购,发现镇上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因为买的次数多了,哪家的货品质量好,哪家的东西更便宜,他们9个人都了如指掌。有时,为了买一件小东西,几个人也会连着转上好几家,和商户“砍价”。如今,镇上的商户没有不认识他们的,而且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桲椤台镇天利超市,是队员们经常“光顾”的一家商铺,他们按照清单明细精心挑选着物品。洗衣粉、饮料、田字格本、灯泡……队员们要买的东西还真不少。经过一翻讨价还价,胥荣彪买了7袋大米,每袋为村民省下了5块钱。胥荣彪说:“库区村民的生活不太富裕,既然乡亲们信任咱,咱就得精打细算,把好事办好。”

    超市老板马金芹说:“只要是‘绿舟’服务队的这几个人来采购,都会给批发价。因为他们一直在为库区的村民办好事,坚持了10多年,不容易啊!”

    在库区的6个村庄,上到老人下到孩子,提起9个农电工,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刘玉娟是燕子峪村的村民,除了网箱养鱼,她家还养殖着二十多只山羊。每天,她都要用电动粉碎机加工饲料。2011年10月的一天,刘玉娟正在加工饲料,突然,粉碎机不转了。“二十多只山羊还等着喂呢?这可咋办?”想到这,刘玉娟拨通了李希友的电话。5分钟后,李希友赶到了她家。原来,由于粉碎机用的时间过长,漏电保护器接线柱接触不实。重新紧了紧接线柱的螺丝,粉碎机又转了起来。刘玉娟说,家里人都不懂电,平时接个电灯,换个灯绳,都是李希友帮忙。

    “今天,我们几个去独石沟李相福家帮助他收秋。经过半天的努力,我们给他打了三棵栗子树,扒了几袋玉米棒子。李相福老两口非常感动。”

    ——摘自“绿舟”服务队队员胥荣彪的日记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绿舟”服务队一直在为村民服务。春天到了,他们帮着村民播种、施肥,修剪果树;秋天来了,他们帮着乡亲们掰玉米、打栗子、收割庄稼。村民们杀猪、宰羊、搭锅台、垒院墙这些小事也都是他们帮着干,一桩桩、一件件,百姓都记在心上。

    76岁的李相福是独石沟村的村民,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两口一直居住在库区,种植着责任田。2011年秋天,李老汉身体不适,眼看着丰收的庄稼不能收割,急的团团转。“绿舟”服务队知道后,主动帮着李相福收割了庄稼。

    村里每家每户都知道9个管片电工的手机号码,哪家的灯泡坏了,灯绳断了,粉碎机不转了,电视不清楚了……,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打个电话,他们都会随叫随到。

    “绿舟”服务队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张相存曾开船送过病重的村民;李长久帮助村民运送装修材料;周俊全在冰上走2公里曾摔过14个跟头……

    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总经理刘晓辉说,“绿舟”服务队的精神正是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是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国家电网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也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几年来,队员的一本本日记记录下了“绿舟”带给百姓的欢乐,日记本上记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还记下了乡亲们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日记不仅写在了日记本上,还实实在在写在了百姓的心里。

    北京印刷学院  刘雨莘

    北京理工大学  王洪强

    河北师范大学  王会玲

分享到:
“绿舟”的日记
马背上的电工
13根电线杆的背后
“既然选择这行,就要扛起责任”
微博直播#走进冀北承德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