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13根电线杆的背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7日   05 版)

    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蘑菇峪乡孙杖子村有一处连名字都没有的深山,仅仅住着两户人家。但也许你想象不到的是,这两户人家里全部通电,同城市里的人们一样过着有光明的生活。

    “住在这儿的人们也能用上电?”我带着疑问,随同参与过施工的4名一线电力工人一起走上了这段山路,寻找他们曾经的足迹。

    孙杖子村地处两山之间,悬崖峭壁,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2006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承德供电公司总投资2248万元,让2288户村民告别了无电时代,孙杖子村就是受益者之一。

    登山的时候,随行的电工任师傅指着山顶上的线路告诉笔者:“在深山里,这些看似不太起眼儿的线路是由13根电线杆儿托起的”。

    “13根?”带着越来越多的疑问,我随任师傅一起踏上了这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因为自己在学校经常做长跑运动,觉得体力还不错,可还没走完路程的五分之一,我已像洗了桑拿一样,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脸往下淌。

    路途的艰辛、身体的劳累,让一切都变的不再那么简单。随行的电工师傅趁着休息的间隙告诉我,“别小看这看似很小的电线杆子,都是我们肩抬人扛一点点弄上来的。”

    深山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这些长10米,重达400多公斤的电线杆,需要30个人肩扛手抬。从山脚下抬到海拔600多米的山顶时,至少需要16天的时间。遇到电线杆扛不上去的时候,只能拖拽,有时跪下来一步步地向上蹭,硬是把好几百公斤重的电杆、变压器运到山上。半个月下来,“我们的手脚都磨出了水泡,肩头留下了红肿的血印子。”

    供电员工在山上干活儿时,饿了,临时搭个锅台煮点方便面;渴了喝点山泉水;累了,就地坐会儿、躺会儿;碰伤了,就用纸擦擦,简单处理一下。走到半山腰时,工人指着山里一块少有的平地对我们说:“看,那个平地上面垒砌的锅台,就是我们临时搭建做饭用的。” 

    山上的蚊蝇很多,黄蜂也很多,任师傅告诉笔者,黄蜂的老窝一般在草丛中,干活时只要我们一碰到草丛,成群的黄蜂就会蛰我们,每位工人都有被黄蜂叮咬过的经历。当我们走到山顶时,近距离看到了电线杆上有很多清晰的被磨损的沟痕和小洞,这一瞬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运输的艰辛、电力工人的不易。

    深山里仅有的两户人家:赵汉文与赵汉全,到如今也已用上了电,并且也置办了彩电、电冰柜、电磁炉和电风扇,和城里人一样感受着电带给自己的那份真实、兴奋与感动!

    13根电线杆背后,不知凝聚了多少供电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屹立在深山上的每一根电杆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希望、是光明,更是生活的勇气。

    河北大学  张红光

分享到:
“绿舟”的日记
马背上的电工
13根电线杆的背后
“既然选择这行,就要扛起责任”
微博直播#走进冀北承德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