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拿什么拯救尘封的乡村阅读

胡印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7日   02 版)

    在宁夏海原县的一些乡村小学,普遍存在课外读物陈旧、更新缓慢、缺少童话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等现状,孩子们只能借一些作文书、故事书“解渴”,而这些书中几乎没有新书,随意抽出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页已残破,出版日期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另一本故事书定价2.5元,第一次印刷时间为1964年。落满灰尘的书架上,这样的书不在少数。(《新京报》7月16日)

    城里的孩子早已眼花缭乱,在资讯过度的状态下不知该捧起哪本书来阅读的时候,那些偏远乡村的孩子却还在为缺少书籍、书籍陈旧犯愁,这样的情形不免让人为之一叹。那些美丽的童话、故事,原本可以润泽乡村少年的一生,成为孩子们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遗憾的是,“润泽”、“受用”云云,与那些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渐行渐远。

    在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课外阅读算不上教育的“核心内容”,只能说是一种可有可无、聊胜于无的教学点缀。这就涉及一个对“乡村阅读”的认识问题。时下,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最大差异,其实并不在于课本知识,而更在于见识、视野乃至心灵的自由度。仅靠对课本的苦学勤练,并不能放飞心灵,也不可能增长见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从无限丰富的书籍中汲取人生的滋养、精神的价值。这一点,特别是在人生最初的阶段,越发显得重要。

    很多学校,包括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往往更注重学校硬件的建设,反倒忽略了孩子们的阅读诉求。那些有志于捐资助教的民间组织、爱心人士,也往往忽略了这些。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有所作为,在阅读上为孩子多开一些门窗,多一些可以选择的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不至于孤陋寡闻,心灵贫乏。

    其次,社会捐助也应该积极引导乡村教育扩宽视野,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课本内容的死记硬背。而在读物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为孩子们推荐更有营养的课外读物。只要是经典、对每一个人的人生有所助益,书籍的新旧无所谓。此前,媒体报道的“立人乡村图书馆”就是在进行这样一种拯救乡村阅读的努力,图书馆的每一本书,都要经过专家审阅、推荐,以确保高质量的精神滋养。

    其三,乡村中小学也应该多想一些办法,现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都和城里的学校结对子,不妨在图书馆建设上多一些交流,让大量的闲置图书流动起来。此外,还可以与城里的图书馆联系,争取图书下乡,以实现有效的阅读。

分享到:
“作秀”的莫须有指控和话语暴力
编写词典没必要强调价值观
看,被一夜暴富改变的社会心态
推迟退休,官员别带头
工作需要官车套了私车的牌
拿什么拯救尘封的乡村阅读
理性沟通方能激发社会正能量
能屈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