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7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万家灯火是你的心愿
更是我的心愿

——国家电网冀北承德供电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河北大学 耿学清 北京语言大学 张妤婕 北京体育大学 王丹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24日   05 版)

    冀北承德供电承德县分公司“红语服务队”队员向大学生记者展示电力接线基础操作

    点亮万家灯火的“最后一盏”

    7月15日晚7点,57岁的张明达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小他一岁的老伴儿安再明打开冰箱,端出一盘前天在自家樱桃树上摘的晶莹剔透的樱桃放在桌上。

    六年前,刚从河北省隆化县水泉村山沟里走出来的张明达怎么也不会想到,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竟然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真是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户户通电’工程,我现在还在山沟里点煤油灯呢。”家住水泉村的张明达是河北省最后通电的农户。2006年以前,张明达就住在水泉村的一个山沟里,谷高壑深,耕地狭少,又远离电源点,电线架设非常困难。没有电,张明达一家只能靠点煤油灯照明,除了一台用4块电池带动的收音机,任何家用电器都无法使用;7亩玉米地不能抽水灌溉,收成只能看老天的脸色,即使在好年月,每亩地的产量最多也只能达到700斤。

    2006年初春,水泉村在离张明达居住的山沟上沿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带划分给张明达一块宅基地。张明达决定用20多年的积蓄盖一座新房,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电的问题。

    就在当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户户通电”工程,为做好该工程,冀北承德供电公司迅速筹措2248万元资金,用来让承德市2288户无电户早日通上电。张明达正好是其中一户。 

    “户户通电”工程铺展到张明达家的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山上地形陡峭崎岖,施工条件相当艰苦,山沟里大型机器派不上用场,运送电线杆、牵引电线只能靠人力进行。电工师傅们每天要背电线杆、横担、导线、变压器等施工材料和工具上山,光是横担就有十五六斤重,更别说高10米、重达400多公斤的水泥质电线杆了。据当年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介绍,每次都要30名电工一起,用手拉、绞磨等办法把电线杆运上山,并且运电线杆要走直线,只能通过没人走过的山沟运送电线杆。现在山里的很多电线杆上分布有坑坑洼洼的痕迹,就是在当年往山上运时磕碰出来的。当供电站完成通电工作,竟发现张明达成为河北省最后通电的农户,国家电网“户户通电”工程在河北省的工作由此胜利完成。

    搬进新居的时候,张明达扔掉了陪伴他30多年的石磨、石碾和煤油灯,新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并安装了电话,张明达自己也买了一部手机;现在养了8头牛,用电动铡草机铡草;在玉米地旁边打了井,旱地变成水浇地,产量翻了一番。干农活儿再也不用全家出动,一两个人操作机器就可以完成。

    “你用电,我用心”——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口号,具体到基层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通电、用电工作,就更需要用心。“十二五”期间,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共投资了111.3亿元,用于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这项工作完成后,冀北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8.6%,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4%,并特别拿出4.3亿元对1734个帮扶村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使帮扶村的每个家庭从只能简单使用照明电,转变为可以通过电力使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家电,过上了新农村生活。

    24小时持续供电是我们的责任

    “时间:2012年7月8日;故障地点:围场天宝路邮局公变012箱;处理结果:表箱上口接触不实,已恢复供电;回访:满意。”这是笔者从冀北承德供电公司“95598”呼叫中心的《工作完成情况报告》中随意抽取的一条记录,类似这样的报修话务每天的总量大概有500多个。

    在冀北承德供电公司《95598呼叫中心运行周报》上,笔者看到一条关于应急预案启动时的情况。“6月9日16时50分启动应急预案,95598呼叫中心班长王超、备班人员王丽、郭晓君、田丽艳、王佳半小时及时到岗,协同5名值班人员,共计10人完成应急处理突发事故。”

    “当天雷雨交加,加上这里大部分是山区,很容易出现线路接地导致停电的情况”,呼叫中心班长王超介绍当时的情况说,“时间段集中在16时5分到21时15分,影响地域涉及市区和承德县的城网线路和农网线路。”恶劣天气造成的电路故障是电网最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呼叫中心的话务量会激增。例如6月9日当天的数据显示,“电话总量3744次,人工接听2918次”。这就意味着,在应急预案启动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每人每分钟都在接电话。当谈到辛苦时,王超说:“其实比我们更辛苦的是处理故障的工人,他们要冒着雷雨去排查线路维修故障。”

    “这些工作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证公司能够尽量做到24个小时持续不间断供电。”呼叫中心班长王超说,“每个电话后面都可能有一个因停电而带来不便的家庭或者企业,要在最短的时间修好,这耽误不起。”

    2003年8月26日,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投资560万元的县级“95598”客户服务系统正式开通运行,从那时起,承德市130万电力客户就可以通过先进的手段与供电系统进行交流。9年来,只要直接拨打“95598”,客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所需要的服务。

    生态环保也是社会责任

    “不能让风沙逼着我们迁都啊。”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小坝子乡榔头沟村调研,看到被黄土掩埋的村庄对陪同视察的官员沉重地说。当时,小坝子乡的土地沙化非常严重。

    小坝子乡位于河北省丰宁县西北部接坝山区,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这里的风沙问题直接影响北京的环境质量。

    “防沙治沙刻不容缓,建设绿色屏障势在必行!”这是共和国总理视察时对承德人民防沙治沙的嘱托。作为承德人民的一部分,冀北承德供电公司上下全力支持防沙治沙工作,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水是生命的源泉,当时丰宁县沙化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防沙治沙、建设绿色屏障就必须打井取水,而为打井提供电力支援就成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对丰宁县有关防沙治沙的用电项目全部实行“绿色通道”,并无偿支援建设。从2001年丰宁治沙工作全面开展到现在,丰宁分公司为防风治沙打了近180口井,每口井都单独牵线并安装变压器,解决了小坝子乡的浇树、种地和饮水问题。

    治理风沙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退耕还林。榔头沟村电线线路按照原计划需要从防护林中穿过,妨碍了防护林和水坝的修建。丰宁分公司为了配合政府的退耕还林,主动作出牺牲,把原电线线路迁移了16.1公里,重新架设了小坝子乡的“512线路”,并新架了100多基电线杆。

    因为退耕还林,小坝子乡的耕地减少,年轻劳力只好外出务工,乡里留下一大批老人、儿童和妇女。丰宁分公司“家园服务队”定期去乡里探访,帮助留守村民解决一些用电问题和生活问题。

    到2006年,小坝子乡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沙子上房”现象不再有,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夏季洪水量减少,水土流失也得到改善。

    丰宁县的治沙源头大滩镇有一块碑,是2000年9月22日由在承德和丰宁插过队的知青所立,上面书有“重绿”二字,既有重视绿色之意,也有表明丰宁县重新恢复绿色之意。石碑正文为:“这里300年前曾是林海,30年前花草没羊,今春为沙尘之源,共和国总理亲此视察,人类应尊重自然,重视环境。”中间撰刻有“丰宁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电力局、旅游局助立”字样,立碑名录的第一个名字是原丰宁电力局的一位老领导。如今,当年“重绿碑”周边的荒沙地现在已百草丰茂。

河北大学 耿学清 北京语言大学 张妤婕 北京体育大学 王丹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7月24日 05 版

央企社会责任寻访
京津冀高校传媒走进冀北承德供电公司
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好人
电给力 平泉县小蘑菇闯大市场
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十大关键词
万家灯火是你的心愿
更是我的心愿
微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