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些出租车公司买车险有猫儿腻

出租车雨中停运揭开业内潜规则

本报记者 郝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25日   06 版)

    7月21日北京的暴雨,将出租车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些出租车司机在面对大雨时选择了停运,加剧了这座城市运力的紧张。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司机雨天停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缺失”。

    一家大型出租车公司的周姓司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暴雨那天早上7点出门,到了下午4点因为雨大视线不好收了车。“大雨天车辆容易被水淹,而我的车除了‘交强险’外,什么险都没有上,车坏了没有保险理赔,公司也不管维修,维修的开销都是我个人出。而修一次发动机就需要3000元,顶上我一个月的‘份子钱’了。所以,保险起见,那天我没有出车。”

    周姓司机不出车的理由得到了不少出租车司机的认同,一位开了近10年出租车的司机告诉记者,“出租车公司只给车辆上一个‘交强险’,而遇到交通事故,‘交强险’根本起不到作用,很多上了 ‘涉水险’的私家车都不敢出门,更别说我们没有任何保险的出租车了。”

    “交强险”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如果不是经历了一起交通事故的理赔,我真不敢相信自己上的车险竟然徒有虚名。”在北京一家大型出租汽车公司开了近10年出租车的王国华(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王国华所说的车险指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国务院2006年出台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都应当投保交强险。”

    “‘交强险’属于一种强制保险,是必须向保险公司投保的险种。上了‘交强险’后,保险公司会出具一张保险单。通俗地讲,保险单就是上路的凭证,没有它就不能上路‘拉活儿’。”王国华说。

    而“交强险”并非由出租车司机个人到保险公司投保。王国华告诉记者,出租车公司会从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里扣除一定金额,由出租车公司统一到保险公司办理“交强险”。

    “投保交强险的车主在交通肇事后,可以在交强险额度内获得经济补偿,减轻车主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记者。

    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能够在遇到交通事故后享受到保险公司“交强险”的理赔。“不出事不知道,一出事才体会到‘交强险’形同虚设。”王国华说,2010年夏天,他在驾驶出租车运营过程中遭遇了一起交通事故,交管部门认定他负事故的次要责任,经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按照“交强险”责任限额赔偿伤者4万余元,超出“交强险”的5000余元赔偿金由出租车公司支付。    

    “实际的赔偿并没有按照法院的判决来执行。按照公司之前的内部规定,出了事故需要赔偿时,先由出租车公司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如果超出了保险公司‘交强险’的理赔数额,再由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个人补齐,公司承担80%,个人承担20%。”王国华告诉记者。

    按照王国华的理解,这起交通事故赔偿总额为4.5万余元,保险公司按照“交强险”的理赔范围和数额,应支付伤者4万余元,剩余的5000余元分别由公司承担80%,他自己承担20%。“而在实际赔偿中,公司却让我承担事故总额的20%,而不是保险公司理赔之后需要出租车公司补齐的那5000多元的20%。”王国华说。

    如此一来,王国华不仅没有享受到保险公司“交强险”的理赔,反倒替保险公司埋了一部分的单。王国华对记者说:“‘交强险’看上去很美,可没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

    为了验车上路买假保险?

    一般的机动车,风挡玻璃的右上方都会粘贴一张印有“强制保险标志”的标签。“这张标签就是机动车上路的凭证。机动车只有向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才会得到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单和强制保险标志。”一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人士说。

    “尽管公司给出租车上了‘交强险’,可只是起到合法上路的目的,有的公司只是向保险公司买保单,一旦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并不理赔。”王国华说。

    那么,出租车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王国华告诉记者,北京规模比较大的出租车公司动辄拥有几千辆车,甚至上万辆车,为了节省开支,有的出租车公司会跟保险公司达成协议,用少量的钱向保险公司买取保单,或者不给全部的车上“交强险”,但由保险公司出具全部车辆的保单,一旦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负责理赔。

    可一些保险公司为何在理赔中没尽到责任却未被察觉呢?王国华告诉记者,车队队长说“交强险”没有用,到最后还是公司掏钱。出租车公司会先将钱打到保险公司,然后保险公司再把钱给伤者。实际上是出租车公司承担事故总额的80%,肇事司机承担事故总额的20%,但表面看上去手续正常,程序也合法,所以,没有经历过交通事故理赔程序的出租车司机很难发现自己是在“裸跑”,发生交通事故后可能根本没有“交强险”保护。

    知晓“交强险”不起理赔作用的不仅有王国华,一位曾在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工作过的人士表示,“交强险”形同虚设的状况,多数出现在规模比较大的出租车公司里面。因为每辆车每年需要向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1800元,如果按1万辆车计算的话,出租车公司投保“交强险”的保费近2000万元。可现实中,出现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很低,个别交通事故的赔偿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十几万元,与投保“交强险”的保费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所以,规模较大的出租车公司会跟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只取得保单,不全额交保费,遇到交通事故则由出租车公司自己赔偿。但一些规模只有几百辆车的小公司现金流有限,遇到交通事故赔付不起,所以按规定投保“交强险”。

    一位杨姓出租车司机更直白地告诉记者,有的“交强险”仅仅为了能验车,而且验车地点也都是公司指定的。据他回忆,在一次验车的时候,验车厂的一位负责人向他透露,出租车公司给上的保险没有用,出了事故需要司机自己解决。

    出了事故司机赔不起

    “‘交强险’能够赔付的数额很少,最多也就十几万元,而且‘交强险’本身还分为三项,其中医疗费一项仅有1万元,最常遇到的车损费一项才2000元。”一家北京市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如果“交强险”不够支付赔偿金的话,公司内部还有一种内保形式辅助赔偿。“举一个例子,按照北京市规定,一旦出现亡人事故,需要赔付65万元给亡人家属。保险公司‘交强险’理赔后,还剩下50多万元的赔偿费,就由公司承担80%,个人承担20%。”

    “不敢出事故,出了事故司机根本赔不起。别说‘交强险’会‘失效’,即便保险公司能够按规定做出理赔,剩余20%的赔偿金对司机来说也是笔沉重的负担,这种情况下,司机通常会放弃交给公司两万元风险抵押金,选择另谋生路。”王国华说。

    “公司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需要赔偿时,公司承担事故赔偿金的80%,个人要承担20%,但前提是,事故总额的赔偿金在13万元以内,超过13万元司机就要走人。”一位邓姓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交强险’中的2000元车损费根本不顶事,我前几天不小心撞坏了一辆私家车的后保险杠,需赔给对方3000元,但并没走保险。因为一旦公司知道还会对我罚款,我们公司还规定,车损费超过6000元就要开除司机。”董姓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北京出租车公司普遍存在内保,可内保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在北京市规模较大的私营出租车公司供职的甘姓司机表示,遇到交通事故赔偿时,个人不仅要承担事故赔偿总额的20%,公司还会作出10%的罚款,让司机承担更多的份额。

    “大多数出租车公司的内保都是按照二八比例定的。”上述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士表示,至于比例的由来,“机动车除了必须投保‘交强险’外,还有‘商险’,‘商险’是‘交强险’的补充,可以按照个人意愿投保,能够扩大理赔的范围和金额。‘商险’中有一个不计免赔险.如果购买了不计免赔险,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会100%地理赔;如果没有购买不计免赔险,出了事故保险公司只负责80%理赔,剩余的20%由个人赔偿。出租车公司是参照这种方式制定的二八分成,至于合不合理就另说了。”

    保养维修出租车司机自己扛

    对于记者提出为何不给出租车上“商险”的问题,该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士表示,“因为企业利润很薄,给司机上不了‘商险’。”

    一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商险’同‘交强险’相比,更多的是对自己车辆的保护,比如车损费一项,‘交强险’中的车损费只是用来赔给别人的,不保自己的车辆。如果想保自己的车辆就需要上‘商险’,但出租车投保‘商险’的保费要比私家车贵好多,原因是出租车遇到交通事故的概率比私家车大。”

    如今,已经转投另一家出租汽车公司的王国华毫不犹豫地投保了“商险”,他说,“虽然每天辛苦地多跑点活儿,每年多付几千元保费,但万一遇到交通事故能保证得到保险公司理赔。”

    可是,由于“商险”保费高,且不属于强制险种,出租车司机在“商险”与“谨慎驾驶”之间多数选择后者。

    “上周六(7月21日)那种极端天气,我真不应该出来拉活儿。”一位张姓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我那天晚上8点钟出来,从广渠门搭载一位乘客到东直门整整堵了3个小时,车的坐垫都被水泡了。第二天大街上出租车变少的原因,是有许多车都去维修了。”

    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十里河和东辛店两处汽车维修点。在十里河汽车维修点,记者看到总共有十几家汽车维修店,每家汽车维修店门前都至少“趴着”一两辆出租车。

    “从周一到周二,每天都有十几辆车到我这维修,基本都跟涉水有关。”东辛店汽车维修厂的老板告诉记者。

    与周六那天冒险出来拉活儿的司机相比,在一家中等规模出租车公司开车的李姓司机选择了停运,“我冒不起险,因为我的车没有上‘商险’,更没有‘涉水险’,一旦出了事故,所有的花销都得我自己出。公司一旦把车给了司机,连平时的维修保养都不管。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只能在家待着,因为车就是我养家糊口的饭碗,不敢坏、也坏不起。”

    本报北京7月24日电

    相关文章:

    暴雨中出租车业因何缺位

    那一夜,被照亮的归途

    如何提升出租车行业的社会责任

    趁灾加价 板子不能都打司机身上

本报记者 郝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7月25日 06 版

暴雨中出租车业因何缺位
出租车雨中停运揭开业内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