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云区机场路与106国道交汇处,矗立着生态园林式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写字楼园区——“国际单位”。作为白云科技创业园的一部分,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国际单位”已经吸引了百家科技和创意企业入驻。走进“国际单位”,绿色扑面而来,开放式的办公楼别具一格。
或许,人们很难想到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高端创意产业园区的前身是一家皮鞋厂,写字楼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来。“国际单位”是白云区推行“三旧”改造的亮点之一。“三旧”改造包括对“旧厂房”、“旧村庄”和“旧城镇”的改造。
目前,国际单位项目一期现已投入使用,入园率达100%,已有135家科技、创意企业进驻,其中,科技创意类企业就占77%,年创利税4000万元。园区所有科技企业每年科技研发经费高达5000万元,已获得的专利总数高达67项,主要分布在生物工程、医药、环保科技、电子科技、创意产业等几个重要的领域。
未来的“国际单位”会有更大的容量。这个项目改造运用空间及环保设计,通过中庭、平台、连廊等手法将功能相近的建筑物联为一体,打造成一个高端的现代化创意产业园区。初步估计,项目建成后将吸引近600家企业进驻,“国际单位”也将会成为白云区最大的科技创意园区。
据了解,开展“三旧”改造,是广东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创新举措。白云区也紧抓“三旧”改造的历史契机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和载体。
截至目前,白云区“三旧”改造地块共4293宗,总用地面积130.6平方公里。其中,旧村改造地块共1733宗,用地面积86.71平方公里;旧厂改造地块共2525宗,用地面积41.79平方公里;旧城镇改造地块共35宗,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
“白云区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历史上土地利用普遍粗放、低效,‘三旧’改造潜力巨大,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将可以为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白云区城市更新改造办公室副主任林汉坤说。
据悉,白云区对全区标图建库范围内的国有旧厂房进行了认真梳理,主动做好服务,积极与各权属单位对接,注重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工作,努力促成项目主体落实改造意向、启动改造相关工作。截至2012年5月底,白云区共有24宗国有旧厂房改造项目经市“三旧”办批复同意改造(占全市批复总数的38.5%),总用地面积为111.65公顷。
相比于“旧厂房”改造,“旧村庄”改造的难度要大很多,因为其涉及的产权和权利相关人更复杂。白云区一共有170条村,其中“城中村”52条,旧村118条。截至2012年4月底,已提出书面改造意向的“城中村”(旧村)共计46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很多村庄逐渐被城市“包围”,成为“城中村”。在广州市一些“城中村”,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高矮不一的楼房,“握手楼”和“一线天”的景象随处可见。这都是长期以来,缺少合理规划而造成的“城中村”景观。当地人流行这样的说法,“过去的村民靠耕地,现在的村民靠‘耕房’,通过出租屋来赚取一部分收入。甚至有些家庭依赖房租来生计”。
目前,三元里村是白云区正在重点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之一。三元里村处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北部地区联系的“蜂腰”地段,紧邻白云新城南端,东至雕塑公园,西至瑶台村,南至广深铁路,北至白云旧机场。其改造方案于2010年8月12日获市“三旧”办正式批复,现已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召开了改造招商发布会,正在与相关企业就合作事宜进行洽谈沟通。
然而,三元里村的“改造方案”并不是轻而易举就“拍下板来”。据介绍,改造方案前后经过十几次修改才最终定下来。
林汉坤多次提到,在“城中村“改造中“一定要循序民主程序”。他介绍,“城中村改造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的改造程序,改造方案、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实施计划、土地转性以及股权合作等重大事项决策、都要经全体村民票决,经90%以上成员同意方可生效”。
“城中村”改造是村民、政府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林汉坤说,“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政府更多的是要考虑公共利益。所以‘城中村’改造不同于普通的土地开发,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要与城市规划衔接”。根据广州市“三旧”改造的相关政府文件规定,城中村全面改造专项规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和实施计划应当充分听取改造范围内村民的意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90%以上成员同意以后才能报请省市政府批准。
“三旧”改造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开始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为“三旧”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关系旧村的安定以及城乡的和谐。对白云区而言,无论是改造过程还是改造之后的新社区管理,都将是新的挑战。而目前保证改造过程的稳定和谐,就是要遵循民主程序。
本报记者 陈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