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教育观察

比赛赢了,创造力输了

——一场国际赛事夺冠背后的拷问

本报记者 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31日   03 版)

    中国学生夺冠了,在一个国人本不太擅长的领域。一个月前,被称为超级计算机(以下称超算)领域“世界杯”的ISC12全球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在德国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的参赛队清华大学获得该赛的总冠军。

    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就连这支冠军队的指导老师黄小猛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都称“我们很幸运,押中了题”。

    关注超算的人几乎都知道,中国的超算起步较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技术、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而相应超算人才的教育也很难跟上趟儿,新世纪以来更是进入了贫瘠地带,不少计算机学院甚至把这个课程砍掉,导致学生没学过,不会用。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课题组长钱德沛的话来说,超算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诸如师资、设备的培养成本都很大,没有学校愿意专门为此调整课程设置。

    冠军队依然如此。这只队伍由清华6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组成,专业分别是计算机专业和交叉信息专业,他们在比赛前,甚至没有人真正接触过超算。事实上,在整个中国乃至国外,将超算列入本科教学的也是凤毛麟角。这也正是国内近些年开展超算竞赛的重要原因所在,通过赛事来倒逼、鼓励高校对学生的超算潜力进行开发,推动“以应用为导向”的超级计算机软环境的建立。

    那么,此次国内选手夺得国际赛事的总冠军,是否可以说明中国在超算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了贫瘠地带?似乎不能,尽管在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亚太区总监刘通看来,清华参赛队在决赛中赚足了各方评委的赞誉,“大赛组委会在秘密算例中特别设计了一个逻辑陷阱,用一个不可扩展的算例来考查比赛队伍对应用的理解水平,清华是唯一一支发现这个逻辑陷阱、并做出了出色应对的队伍。”

    但是,这位华人评委不了解的是,被他认为冠军队最出彩的地方恰是冠军队指导老师个人研究领域中常见的题目,即黄小猛对媒体所说的“幸运”和“押中了题”,故而“称不上是个难点”。

    相反,在清华大学夺冠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暨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国区选拔赛的硬件平台提供商、浪潮集团高性能服务器产品部负责人刘军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表示,中国选手夺得冠军值得庆贺,但仔细分析,这个冠军来得让人“心里有点不踏实”。

    这是因为,清华夺冠的优势更多地在于其对应用题目的理解,而非对应用技术本身的熟稔。这一点从黄小猛总结夺冠的两点原因也能看出:一是勤加练习,6名队员每人深钻一个应用,从2月份中国区选拔赛开始就潜心研究;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赛前将情报搜集工作做到位,对其他比赛队伍可能使用的方案进行了解,并制订出了相应的比赛策略。

    说白了,夺冠靠的是勤奋和策略,但在应用研发上,并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刘军告诉记者,此次大赛中所用的7个应用题目,无一例外全都是国外的。这意味着,我们的选手跑赢了,但是在别人制订的规则下跑赢的。

    换言之,在当前的超算竞赛中,我们有优秀的运动员,却没有制定规则的裁判。在这方面我们交了一份“白卷”,如刘通所感慨,“明年,如果有中国本土研发的应用软件,被选中当了考题,就比再拿一个冠军还要让人高兴。” 

    这也再次拷问国人在超算应用领域创造力的培养。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广文就曾举例说,在国内选拨赛时,主办方通知了300所学校,最后参加的却只有27所,绝大多数学校之所以放弃就在于他们没有合适的、富有创造力的选手。

    事实上,中国与超算强国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应用层面,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也比较明显。刘通告诉记者,国外团队的一位成员在比赛中开发出一款应用程序,很快就被奥迪公司所采纳,将其应用到汽车的流体力学设计之中。反观中国参赛队的却很难得到实际应用,这些都是得了冠军的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

郑州:步步抢跑捧红暑期衔接班
“影子教育”盛行的背后是教育恐慌
比赛赢了,创造力输了
师资培训暴露西部中学英语教学短板
香港大学生内地实习感受差异尝试融合
“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助推青少年公民道德建设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