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快乐学校 魅力何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03日   08 版)

    为什么有志愿者高中毕业就参加“快乐学校”,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为什么有高中生从北京前来,有留学生从国外赶来,只为参加一次“快乐学校”?

    为什么有“愤青”小青年,什么都指责,唯独对“快乐学校”不说半点微词?

    为什么服务地的负责人持久地关注和支持“快乐学校”?

    是什么让这所没有教师、也没有教室的特殊学校吸引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参加?“快乐学校”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前赴后继,对她深深痴迷? 

    在一起,我快乐

    7月9日,“快乐学校”成都一队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开课,王欣曦用自己的镜头再一次对准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以及自己的队友,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快乐学校”了。

    2011年暑假,刚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王欣曦从同学那里得到一份“快乐学校”报名表,从小喜欢公益的她毫不犹豫就报了名。那年暑假,她被分配到德阳市柏隆中学服务,从此与“快乐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寒假,擅长摄影的王欣曦跟着“快乐学校”工作组人员行走在各支队伍服务的地方,用相机记录下了第四届“快乐学校”的全过程。今年暑假,王欣曦再次加入到支教队伍中,和几名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志愿者一起,前往新津县服务当地的留守儿童。

    在这个七月,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四川各市(州)的乡村或社区,开展“快乐学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自2010年暑假以来,这已是第五批“快乐学校”的志愿者了。据统计,两年来,共有近千名大学生加入到“快乐学校”中来,服务农民工子女上万人次。

    “我觉得自己已经渐渐和‘快乐学校’相融了,在活动你会发现,不仅仅我们给予孩子快乐,孩子们的快乐也会反过来感染我们,让我们感觉到快乐。这应该就是‘在一起,我快乐’的真正含义吧。”王欣曦说。

    四川大学的李志辉今年也是第三次参加“快乐学校”,这个活动对他来说是记录成长的一种方式,在记录成长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反思这个活动。

    李志辉喜欢韩寒,他也曾说自己在新闻方面有时候太过偏激。李志辉的一些文字经常针对中国当下的一些现象进行批判,还因此被朋友贴上“愤青”的标签。但是,这位“愤青”在对指责各种不满的同时,却从未对“快乐学校”有过半点微词。他说,“快乐学校”是他人生道路上不远处的一盏长明灯,能够照亮他自己的梦想。

    来自远方的呼应

    6月30日凌晨2:00,2012暑期“卫康·快乐学校”志愿者的最终入选名单发布在网上。此时,远在成都2300多公里之外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朱亚同样还未入睡,他在紧紧盯着四川校媒在人人网主页的信息更新,祈祷公布的“快乐学校”志愿者名单中会有他和他的队友。

    名单公布之后,朱亚松了一口气,他的队伍入选了。对于即将步入大三的朱亚来说,这个暑假至关重要,家里给他在上海安排了专业培训。但是,为了参加“快乐学校”,他把原定于7月12日开始的实习硬是推迟到了8月1日。

    “做公益靠个人是很难成气候的,只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才能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真正的帮助。很明显,‘快乐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和能力,它的规模和参与人数都是我见过比较大的公益活动之一,所以我愿意加入。”活动结束之后,回到老家江苏常州的朱亚这样对笔者说。此前,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从内蒙古坐火车到成都,然后回到家乡江苏常州,几乎绕了大半个中国。

    今年暑假,“快乐学校”还迎来了一位远在海外求学的志愿者,来自美国萨瓦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黄迪此前并没有参加过任何支教活动,由于学习紧张,她在国外只是参加过一些宗教、社会文化活动。这次参加“快乐学校”,她把它当作是一个开始。在与服务地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黄迪感到非常幸福,她从拘谨到熟悉,经历的过程并不长。孩子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老师”和送给她的画,都让她觉得越来越幸福。幸福,是黄迪在“快乐学校”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幸福,也有她自己的幸福。

    从空间上来讲,黄迪跨越国界前来支教。而从时间上来说,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陈馨同样能体会参与“快乐学校”的不易。“42个小时从福州到成都,8个小时从成都到巴中,往返100多个小时的火车程,换来与巴中燕飞小学留守儿童相处的9天。我想,我比其他人更想知道我此次支教的意义有多大。”在陈馨看来,用这样一次长途跋涉的支教之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志愿者的诚心以及对小孩的真心,同时也要让那些质疑短期支教的人知道,“支教这件事必须有人做,而且必须一直做下去。”

    爱心需要大家接力

    在连续五届“快乐学校”活动中,不仅有许多大学生志愿者支持,也有服务地相关人士的欢迎和喜爱,“双瑜姐姐”就是其中一位。“双瑜姐姐”名叫雷双瑜,是一名资深志愿者,24岁的她曾担任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参加环保等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1300小时。从2011年暑期开始,“双瑜姐姐”就一直支持“快乐学校”,每一届活动必有一支队伍前往她工作的地方。两年三次活动,“双瑜姐姐”自称见证了“快乐学校”的成长过程。

    “我特别认同‘快乐学校’的关注点和理念,自以为也有能力和条件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请了教育专家当顾问,以确保活动更专业。‘快乐学校’的魅力还在于让志愿者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实现让自身受教育、长见识、增才干、练本领、作贡献”。

    随着“快乐学校”的不断深化和拓展,这项公益活动也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在今年暑假的“快乐学校”志愿服务行动中,卫康公益为“快乐学校”注入了新的力量。在得知“快乐学校”急需一批文具用于开展活动时,卫康公益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采购了2000套画笔、本子等全套文具,交到志愿者手中,带到四川各地。作为公益支持单位,卫康公益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倾力支持。

    不仅如此,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莉莉先后前往金堂县和大邑县的“快乐学校”服务点,参加了全天的志愿服务。在金堂县,刘莉莉老师和留守儿童们一起参加手工课,制作手工艺品。在大邑县,她铺开纸墨,写下了“快乐学校”几个大字,送给了在那里服务的留守儿童。她还前往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在跟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刘莉莉被深深感动。她表示,爱心需要大家不断地接力、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希望有更多人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

    “快乐学校”就像一艘载满快乐的船,才刚刚下海起航,希望有更多的小孩、志愿者以及关注和支持这个活动的人登船,与我们一起驶向快乐的港湾。

    (西南科技大学 甘球  四川大学 霍逸冰 王芳尘)

    本版图片均由“快乐学校”志愿者拍摄

分享到:
在一起 我快乐
快乐学校 魅力何在
单调的快乐
留守的困惑
雨中的等待
不舍的记忆
关爱的尺度
持久的热情
“我要永远上快乐学校”
写给爸爸妈妈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