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的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革命到底的坚定决心,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85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那么,伟大的南昌起义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留下哪些启示?我们如何继承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近日,在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学术座谈会上,与会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什么是”和“怎么搞”,永远都是 我们党需要面对和回答的根本问题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在座谈会主旨发言中指出,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理论上,有一个搞清楚“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南昌起义都作出了深刻的回答。南昌起义在探索“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引人深思,给人启发。首先,只有搞了武装斗争后,才会有“怎样搞”的问题。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所有的问题都陆续提了出来。有成功的一方面,也有失败的一方面,但是,对“怎样搞”这个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从起义失败的教训中得出来的。
冷溶认为,南昌起义的失败,丝毫不能降低它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贡献和意义。尽管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毕竟是正确探索的起点,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5年前,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的时候,把它们并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不但完全正确,而且寓意深刻。
冷溶说,联想我们搞社会主义的历史,何尝不是也经历了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昌起义不仅是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一把钥匙,也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启迪意义。“什么是”和“怎么搞”,永远都是我们党需要面对和回答的根本问题。
南昌起义志士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仍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武器
“南昌起义的前夜,中国共产党正面对着一个生死关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宣布反共,国共合作破裂,昔日的盟友忽然变成刽子手——共产党人怎么办?”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在发言中感慨万分:那时,共产党人缺乏足够的精神准备和应对的经验,许多地方党组织被摧毁,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脱离组织,报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悔过的启事,有的甚至带着敌人抓捕原来的同志。党内的思想也相当混乱,不少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金冲及说,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当时确实有两种可能性,或是灭亡或是不屈不挠。这是生活在平静日子里的人难以想象的生死考验。那时,刚成立6年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很“幼稚的党”,但正像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他们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85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依然令人敬佩。
“历史始终以不可抗拒的方式向前迈进,任何伟大的人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大势才能有所作为。而所谓历史机遇并非个体顺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些卓越的领导人物既是某一领域出类拔萃的精英,又是忠贞不渝的共产党员。”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主任朱之江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什么是以天下为己任?什么叫无私奉献?南昌起义的革命先辈就是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就是真正无私奉献的人。”江西省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在发言中举例说:贺龙在北伐的时候,担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师长、第20军的军长,叶挺是北伐的名将,南昌起义之前是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师长,朱德曾经任旅长,徐特立在武昌起义以后担任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这些人当时不仅有身份、有地位,而且已经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为什么他们在革命处在低潮的危难关头,宁愿抛弃功名利禄参加南昌起义?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去救国救民,而不是获取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利益和好处。
与会学者表示,革命先辈们在南昌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英雄气概、崇高精神,仍然是我们今天攻坚克难的强大武器。
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一辈革命家亲属130人出席了座谈会。
林嘉树